文學與影像
|
何修仁
|
開課課號
|
952CLA0009
|
課程名稱
|
文學與影像
|
老師姓名
|
何修仁
|
教室類別
|
全校普通教室
|
課程類型
|
主系選修
|
上限人數
|
55
|
下限人數
|
15
|
理論學分
|
2
|
實習學分
|
0
|
理論學分時數
|
2
|
實習時數
|
0
|
課程目標
(Course Goal)
|
文學為電影發明前最大的傳播與思想呈現型式,而在電影發明後,動態的,影像式的傳播媒介,顯然成為當代最重要且不可避免的情思交流媒介。本課程在於透過文學與影像的異同比較,及其各自擁有的動人力量,讓學生認知兩種知識份子均應熟悉的文本體裁,並藉由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及交流,探討文學與影像間的轉換可能,由之認識世界及其文化。
|
課程大綱
|
第一週:文學的基本義及其魅力第二週:影像的基本義及其魅力第三週:文學與影像可能的必然關聯第四週:文學與影像比較(一):菊豆第五週:文學與影像可能的非必然關聯第六週:文學與影像比較(二):無米樂第七週:文學的優勢力量第八週:文學與影像比較(三):亂世佳人第九週:期中考第十週:影像的優勢力量第十一週:文學與影像比較(四):海上花第十二週:文學轉化到影像的過程第十三週:文學與影像比較(五):臥虎藏龍第十四週:影像轉化到文學的過程第十五週:文學與影像比較(六):城市之光第十六週:文學數位化的可能性第十七週:文學與影像比較(七):四郎探母第十八週:期末考
|
教學方法
(Classroom Tasks)
|
多媒教學,包含口頭詮釋,及文字,靜態圖像,與動態圖像的賞析比較。著重討論,以及詮釋的能力。
|
教科書及參考書
(Texbook &
Reference Book)
|
自編教材,包含文字與影像部分
|
評分標準
(Grading)
|
一、期中考:20% 二、期末考:30% 三、報告(書面及口頭):30% 四、課堂出席表現:20%(點名四次未到以不及格論)
|
研究室時間
(Office Hour)
|
週一,週三,週四,週五,8:30~17:00 研究室:行政大樓五樓聯合工商教育基金會
|
備註
(Remar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