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從政策確立、民間社團發展、文化創意企業設立到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一時之間變成台灣的顯學,甚至於成為台灣未來發展的策略性產業。
在這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潮流中,台灣的學術機構設立了全世界區域密度最高的設計、藝術、美學、文化經營相關的系所,甚至於傳統製造MBA的企業管理系所,也震懾於這股文化創意發展力量,紛紛向文化靠攏,利用深厚的管理知識,包裝『文化事業經營管理』;台灣民間的自發性力量,也導入市場機能的力量,進行美學教育,要全台灣2300萬人『補修美學教育課』;而台灣彈性靈活的中小企業,也不甘心僅止於代工事業,更是紛紛以文化為包裝、設計為手段,企圖建立自己的品牌管理系統,進行全球佈局、攫取利益。
就在這種文化創意產業百家爭鳴的潮流中,我們認為『學術研究』不能缺席,因為學術研究是累積文化創意產業深度與廣度的最基礎力量。
民間社團推動文化美學教育,企業利用文化經營品牌,或許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累積許多實務面的知識與技術,但是如果缺乏學術研究來交叉辯論、形成理論,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將始終停留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叢林法則中,成功者其實不知其為何成功,而失敗者亦始終不知如何記取失敗、重新奮起。
檢視文化創意產業成功失敗經驗、發掘文化創意產業理論、建立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台正是我們的任務,始終開放進取來推動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則是我們不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