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工二流誌:組織生活的出櫃書寫》
Telling stories of a "second class" labor movement in Taiwan
An autobiography of a radical intellectual and his organizational life
作 者:吳永毅
出 版 社: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策 畫: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I S B N:978-986-86735-9-5
規 格:14.8x21cm
頁 數:508頁
售 價:480元
【書訊】
自我改造和組織關係、運動結盟與路線分歧、理論對話與實踐衝突……這是一本左翼知識分子的個人自傳,其中不僅詳細說明了台灣自主工運的崛起、發展和演變,同時也揭示了個人在團體關係中的成長、蛻變和衝突。吳永毅的《左工二流誌:組織生活的出櫃書寫》,說明一位自認是二流角色的左翼工運分子,如何在追求一流革命的組織中行動。由此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何謂左翼?何謂工人運動?如果想要理解台灣工運發展史,本書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
【推薦】
我樂意推薦吳永毅的這本書因為他在書寫上不息的自覺及自反(他叫它們做糾纏)。
正如他預先警告要讀的人:勿以這為唯一、正確的版本。
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書可說是一個成功的民族誌。
其中呈現的具實事像未為作者的設辭所淹沒;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不同視觀的框架與後設、就同樣的事像講不完全一樣的故事。(中研院民族所丘延亮)
我相信一種再說(re-telling)和再經驗(re-experience)的過程,也幫助他找到過往創傷經驗的「新意義」,從運動的舊傷和糾結中脫困,釋放自己,生命不再拉扯。這個文本絕對會成為社會運動書寫的經典。(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古學斌)
這是一部將自己的身體、生活和生命與台灣工人運動下的組織生活交集在一起的自傳式著作,作者以一種裸露般地真誠,呈現出個體、性別、團隊和運動之間巨大的張力和矛盾,並以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坦然地探索著有機知識分子自我改造的失敗和重生。如果你決定留在社運中,抑或你已經離去,這一部自傳,將有助於你明瞭個體和集體、組織和運動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潘毅)
個人生命故事並不能成為知識,除非內含知識目的之問題意識,吳永毅示範了這樣的知識可能性,他提出重要問題以及個人生命的回答,還開啟了新知識範式的路徑。(卡維波)
【作者簡介】
1975 師大附中畢業
1982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
1987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建築碩士
1988 《中國時報》勞工記者,因籌組工會被解僱
1989-1991 《財訊月刊》記者
1991-1995 《島嶼邊緣》編輯委員
1991-1999 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執行長
1992-2001 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核心幕僚
2004-2008 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研究
2009-2014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移工個案社工
2012- 協助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
2014-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目次】
序:小說家的工運懺情錄/陳光興
第一章 自序/導讀:組織者失語年代的自白書
第二章 運動之前
一、遺傳的失敗者?──家族的意義
二、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啟蒙
三、申請留美和轉換生涯的臆想
四、柏克萊教授和課程裡的左派經驗
五、「不統不獨在美台左社群」:芝加哥
六、洛杉磯打工與「摸魚」事件
七、再組織化之前史:回台後到1991年10月的速寫
第三章 身體與暴力簡史
一、工運身體的史前史
二、國家暴力:五二○農民暴動
三、不確定的身體價值:中時抗爭
四、身體不理性:營救蔡建仁
五、學習的身體:遠化罷工的幾種暴力
六、來自誰的規訓:新客罷駛被捕
七、虛張聲勢的暴力:福昌紡織抗爭
八、期待社會運動中身體的知識生產
第四章 場域之一:左翼知識分子社群
一、拉派解散事件
二、威權的差異:蔡建仁和鄭村棋
三、自我生涯盤算與集體
四、同代其他左翼知識分子動態
五、弒父的完成:《立報》解僱事件
第五章 場域之二:自主工聯
一、自主工聯場域的政治
二、菁英頭人和幕僚的緊張
三、工聯與「工委會/工作室」的矛盾
第六章 場域之三:工作室
一、我.王蘋.新知.女線
二、我.鄭.工作室.工聯
三、加入「工作室/集體」過程
第七章 場域之四:中時工會
一、籌組中時工會
二、中時工會「人力/團協抗爭」
三、中時中南編抗爭
第八章 去組織化:領導與挫敗
一、二流人.蹲點.領導
二、集體圖像變化(1997至1999年)
三、跛腳的接班人
四、離開工作室
第九章 「裂解」後的「異端生成」簡史
一、在集體外圍徘徊:2001至2008年
二、從2001年的「裂解」到2011年的「分裂」
後記
跋:運動傷害/陳素香
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