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是人生方向的指引
洪中夫/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主任
在美國海軍演習時曾經發生一個插曲:
兩艘軍艦在天候不佳的氣候中操兵演練,已經持續幾天的時間。某天晚上大霧瀰漫,能見度極低,艦上的官兵無不繃緊神經注意所有的狀況。
突然間,軍艦守望的人回報:「有燈光,在右舷前槳的位置,並且照原有的方向行進!」這個訊息意味著兩艘船即將相撞。
於是,艦長命令信號手:「向那艘船打信號說明,『我們在相撞的航道上,建議你改變航道,轉向三十度。』」
對方打信號回來:「建議你改變航道,轉向三十度。」
艦長說:「打信號『我是艦長,改變航道,轉向三十度。』」
對方卻回答:「我是海軍二等兵,你最好改變航道,轉向三十度。」
此時,艦長十分生氣,並再次發出信號:「我是艦長,改變航道,轉向三十度。」
對方打信號回答:「我是燈塔。」
最後,艦長改變了航道。
這位明智的艦長根據燈塔信號,改變軍艦的方向,在人生的航程中,我們需要根據什麼信號改變航道?是大海中其他航行的船隻、是重要他人的期待、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真理?還是每一項品格的法則?
幾年前我接任某部門負責之際,突然接到一位營地主任來電,告訴我們一筆積欠的費用未交。由於我接手的部門原來的會計及承辦人員已經離職,這位營地主任亦是新任主管,數萬元的場地費是否結清,彼此都不甚清楚。
當對方來電詢問時,我以直覺的反應回覆:「應該已經付過了,兩三年來的帳款不可能拖延至今!」為了查這筆款項,營地會計人員甚至調出連續幾年的單據,一筆一筆清查,甚至還懷疑有人中飽私囊,而我到營地辦理訓練課程時,亦感受到一份敵意。
為釐清事實,於是我請財務部門主管,花了許多時間清查幾年來的原始支出憑據,了解科目歸類是否有誤,還是真的沒有給錢。最後,內部得到的結論是:我們沒有給付的記錄。這意味著我負責的單位理虧,並要承擔鉅額帳款的壓力。
我可以選擇撇清責任,並歸因對方前任主管的疏失,讓帳款無疾而終,然而,誠實原則的「燈塔法則」提醒我必須轉向……。
於是,我寫了一封道歉信函,攜帶支票,親自到營地拜訪主任及會計人員,對我之前的說詞及機構過去的疏失致歉;當然,面對責難抱怨在所難免,但從此以後,我卻贏得了尊重與信任!
勇氣、謙卑、負責與誠實的「燈塔法則」,幫助我轉向正確的航線,避免一場人際關係的誤解與衝突;原來,品格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去做對的事,因為對的事原本就是應該去做的——無論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近十年來,台灣的補習班沒有因教改而減少,根據教育部統計,2007年全國補習班數量是1998年的4.33倍,以升學為主的文理補習班,更增加了5.23倍。台北的小學生,每十人就有七人參加補習,國中生每十人,則有六人向補習班報到;在全球化的焦慮中,許多父母反映在子女身上的,為了關心十年、二十年後自己的孩子如何在這世界生存,愈來愈多有經濟能力的父母,寧願砸一棟房子的錢在孩子身上,花一千萬元送孩子進雙語名校,或是送出國唸私立寄宿學校,為他們從小奠定教育的絕對優勢。
教育的投資對孩子來說,確實有助於拿到漂亮的文憑,也可能取得起跑點的優勢,但卻不等於擁有終身的競爭力,以及經營人際關係的「品格力」;在教育競爭的浪潮、後現代的價值混淆中,我們怎麼教孩子誠實、勇敢、樂觀?怎麼教他們不貪婪?
品格是持守正向價值信念的行為模式,是個人的信仰的核心,是內在動機選擇的依據,是面對壓力的明智反應;要成為有好品格的人,就必須順服在真理的標準和原則下,不管從人的眼光看這些法則是否合理,好品格都會幫助我們始終堅持做對的事。
要發展健全的品格,品格教育必須落實在生活的實踐中;青少年必須透過各種的實做機會「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互動、溝通、討論,並在服務他人中體會憐憫、責任與關懷等價值。深信,青少年如果能在品格學習上奠基,未來必能行在人生正確的路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