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在地樂活—健康終老‧在地老化‧社區照顧
講者:黃勝雄(門諾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
柴松林(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主持:黃秉德(政大NPO-EMBA召集人)
時間:2008.04.13(日)14:00~17:00
地點:政大逸仙樓一樓
【第二階段:對話】
平安基金會主要的工作是照顧退休的牧師,部分才涉及社會上其他弱勢族群的照護。在今年初開始關懷銀髮族的權益,蒐集政府相關資料後,平安基金會到了全國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澎湖縣,開始一連串的活動。從文案的提出,到地點的選定、人員的招募等工作,準備在澎湖從事老人的關懷工作,有效利用當地閒置的教會建築、資源,進一步將活動的範圍擴大到孩童、外籍配偶上。
在台灣本島也是有相關的服務,例如:和文山區長老教會結合,進行一系列老人關懷的活動,或是舉辦類似社區大學的課程,讓老人家從學習中找回對生命的熱誠,甚至是生命的第二春。目前的目標是希望能整合各地區長老教會的資源,在平安基金會的統籌下,對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孩童、老人、外籍配偶等)做出更有力的援助,也藉此凝聚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力量,讓善心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Q:想請教黃院長門諾基金會在花蓮的運作,會否與當地的NPO團體或是社區的居民做串連,讓資源有效發揮作用?
A:〈黃勝雄〉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有限,與其他團體的串連更顯重要,舉門諾基金會在花蓮的服務為例,除了與長老教會的合作外,尚與一粒麥子基金會在花蓮縣中部有業務上的通力合作,正因為是非營利組織,整合各地資源、建立資源網路,才能有更多元的服務,而非希望獨占資源,以揚名為目的,這是NPO組織在運作時最主要的宗旨。
Q:想請教黃院長門諾基金會已從事老人服務這麼多年,是否有其他未竟的工作?如果有,是缺乏什麼力量或資源,而導致心願無法完成。門諾醫院在基金會事務的協助上不遺餘力,這對醫院本身的人力、財務會不會有所影響,這樣的個案能否成為其他縣市的榜樣?
A:〈黃勝雄〉我們想做的事還有很多,除了把現有工作做到更好,還希望能提升服務的「境界」,不只讓長者吃飽穿暖,更要讓他們活得快樂、活得有尊嚴,重拾對生命的熱誠,體驗到自身的存在仍有價值,而不僅是苟延殘喘的活著,這是我們最希望能在老人家身上看的成果,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在經費方面,感謝社會各界對門諾基金會的認可,每年一億多的預算,40%可自公部門申請,其餘60%則來自社會一點一滴的捐贈,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資金的運用上,不至於捉襟見肘。
我認為較困難的部分在人力的培訓上,除了志工的招募,更重要的是對人員的培訓,不只注重專業素養,也要強調真誠的心意,不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施捨,而是一種雙贏的付出,有時我也會跟著同仁一起去探視老人家,跟著清潔環境,每當被說我不該親自動手,我一定回道:「我現在又不是動彈不得,只要能為社會服務,事不分大小,盡力就好。」這對我來說不只是對自己的肯定我認為這更是一種「身教」,讓這些老人家知道「人老心不老」,只要心不老,不論服務的事是大或小,都能回饋社會,都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Q:想請教柴教授,從剛剛的數字中可以知道,未來的撫養比對下一代會是個沉重的負擔,我想知道如果不希望變成包袱,我們該從幾歲開始準備「銀髮在地樂活」?
A:〈柴松林〉老化是持續在進行中,我只能回答:「越早開始準備越好!」我想補充一點,剛剛黃院長有提到門諾有提供送餐服務,這點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也有相同的服務,是最早開始為重障者送餐的團體,26年來我們一直在改善我們的作法,例如:請社區裡的居民協助,幫自己的鄰居多準備一分餐點,再予以補助或表揚,這不只達成送餐的目的,更促進居民間情感的交流;在偏遠地區中,我們請當地的派出所為村裡需要幫助的老人準備餐點等等方法,有些方法雖然不一定易於推動,但只要我們持續努力,相信其成果必定很豐碩,因為台灣最充沛的資源就是「溫情」,這也是台灣人民都存有的一份資產。
Q:剛剛柴教授有提到,政府對老年社會的政策來不及準備,我們是否能透過社會力的影響,催生「銀髮在地樂活」的相關政策?另外,門諾基金會在花蓮的努力人盡皆知,有沒有可能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傳承到台灣各個角落,讓有心從事老人服務的團體有「寶典」能照方抓藥,不至於在起點時,把力氣浪費在不必要的摸索上。
A:(柴松林)婦女平權運動從開始受到注目,到立法,到目前依法實施,前後歷經40多年的時間,由此可知,政策的擬定永遠不可能一蹴可及,我個人認為,必須先找一個跟全民都有直接關係的標的,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所謂「恰當」就是在「有人會理你」的時間點,而且階段性的目標不能太大,太大除了難完成,也會讓內部成員失去動力,如果拿捏得當,更可以吸引外部力量的奧援。一套完善的政策,必須透過一個又一個看似不相關的環節連接而成,考慮各個不同的層面,才能集結成一套完善的相關政策。
(黃勝雄)其實許多工作我們都還在摸索期,具體的作法可能一時無法有完整的陳述,例如:在送餐我們就遇過許多突發狀況,隨著各地方的交通或是居民的飲食習慣不同等情況,而有不同的因應方法,但是唯一不變的是「誠摯服務」的心,其實許多狀況都是志工們隨機應變,而變通的方法只要秉持誠心的奉獻,設身處地為老人家著想,不論何種方法都沒有硬性規定,我想門諾基金會目前能傳承的經驗,也只有「誠心奉獻」這幾個字。
出處 : 國立政治大學NPO-EMBA
部落格 : http://npo-emb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