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HAS論壇】第四場:「台灣的機會在哪裡」討論會會議紀錄
【第四場】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憶聲基金會黃河明董事長
主持人:憶聲基金會董事長黃河明先生
黃董事長:
今天聽到三個領域從樂活健康的角度談了不少,我們基金會辦這麼一系列的論壇,無非是邀集大家坐在一起,共同為台灣產業的未來貢獻一己之智慧,尤其需要跨界整合的部份,請大家多多發言,讓今天的會議更豐富。
蔡育秀教授:
危機就是轉機, IC設計近幾年毛利一直下降, 在科學園區有很多產業從一開始不理不採, 用不用隨你, 到後來跑來跟我們講說我有這個body, 這個code, 你們能不能把你們做的東西放進來? 當產業遇到瓶頸時, 就必須找出替代方案。
傳統來說, 品牌也好, 設計也好, 我們往往忽略一個東西就是標準, 剛剛談到這麼多,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標準。講到IC, 有通訊有資料交換, 這些都有標準;未來在醫院, 家庭, 在養老院之間, 要跟國際接軌, 我們若要掌握先機, 不再只是仰賴生產這個過去台灣的強項, 而是要制訂spec規格, 而且規格一定要跟國際標準結合一起。我們應該把很多人力從標準面到需求面, 一起把規格定義下來, 並由台灣設計, 大陸或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製造。 我們不能再走回頭路, 要站在比ODM更高的一層去創新, 要創新就要跟實際需求面結合,並訂立標準已接軌。
我們不但自己要這樣做, 還要訓練我們未來的接班人這樣做, 也許就能殺出一條路。
黃河明:
請問吳佳豪先生你說提到東方精神層面相關東西, 會不會是我們的機會?
吳佳豪答:
Product design講求concept, idea, 剛剛提到的東方元素是從生活周圍找到的, 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擁有的。因此,講到台灣的機會, 不一定要堅持這個concept來自台灣, 因為台灣優勢也有可能是在integration。我們應該把網往遠撒, 結合其他文化的資訊, 加以integration,然後商品化。因為一個好的product idea常是由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激發出來的。
最後講到實踐, 台灣是有這個技術力的。 台灣的機會或許是多觀察, 尋求合作的可能性, 像是異業結合, 甚至是跨國結合, 透過我們的技術去把product realize出來。
黃河明:
會場有很多藝術文化工作者,現在可否請風潮音樂的梁總監發表一下看法:
風潮音樂梁總監:
是否可以將東方的音樂進一步與電子產品結合,開發出其他可能。這個機會應該是有的…
風潮音樂不是流行唱片, 我們被歸類為非主流音樂, 非古典非流行音樂, 總之很難歸類的另類音樂。譬如我們有一套易經五行療效音樂, 在歐洲德國法國大概賣了十萬套, 但是大概經過十年之後,這套音樂,才回到台灣。這些五行療效音樂,在美國已經跟醫院合作,針對一些癌末病患治療, 目前因為已經證明有醫療臨床報告的療效, 所以這套音樂才繞了一圈進到台灣。另外說太極拳協會,在練拳時播放風潮音樂的太極音樂, 幫助活動進行; 或是在宗教活動上也常常用到我們的音樂,等等。
我們的初衷並非做療效音樂, 但是我們發覺,這20年來, 尤其近10個月來,越來越多心理醫生, 復健師等開始用我們的音樂到醫療上, 而且是他們主動來找尋這種音樂。因為現象很明顯,所以讓我們注意到健康相關的市場。其實說音樂對人的健康有幫助這件事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 但在這醫學發達的年代, 發現交集越來越明確。譬如已經有研究可以找到心肝脾肺腎, 與中國傳統講的木火土金水的頻率找出來, 而且那是一組音樂, 是一組有變化的頻率,可以幫助醫學的發展。
所以隨著科技發展,我們發現越來越多音樂對人健康有幫助的證據。 所以台灣的電子業既然發展這麼好, 所以想提議,是否可以將東方的音樂進一步與電子產品結合,開發出其他可能。這個機會應該是有的, 歡迎在場的教授學者或各個廠商會後我們可以多一點討論與互動, 找出產品的機會點。
資策會產業資源處何處長:
回過來說台灣的機會在哪裡?機會就在我們的主觀意識跟意志力
我本身學電子, 但是之前都在資訊與產業服務方面, 但是最近都在做比較奇怪的事情,像用新詩寫劇本, 寫到森林的故事, 在想螢火蟲唱歌要唱什麼歌詞, 水精靈應該生活在怎麼樣的環境, 把角色與所唱的歌詞想一想, 其實我已寫差不多70%, 也找到音樂加編曲。目前, 一首曲子約需1仟美金, 一部劇約十曲要就1萬美金, 跟畫家談好,以這主題作些畫, 看起來要先花一百萬做些準備工作, 但這是我的原創, 編劇, 音樂, 視覺藝術的整合, 預計今年有小表演。
不只如此, 也可以用多媒體形式來表演。 蝴蝶色彩非常漂亮, 讓八個舞者在跳蝴蝶, 用非常漂亮的鵝黃色舞衣黑暗的森林裡看起來會非常漂亮, 這可以跟服裝業者結合。 這齣劇也可以是動畫, 或是漫畫, 又或是繪本, 說不定漫畫家或是畫家對這齣戲有興趣也有可能。 也可以是一個跟觀光結合的表演劇, 在大陸很多觀光景點都有定期的表演, 演到最後我們也可以賣衍生商品, 這齣戲演久後也許建立出形象或口碑等, 打動人產生情感時, 未嘗不可有衍生商品。
回過來說台灣的機會在哪裡?機會就在我們的主觀意識跟意志力。 你心中有想要做一件事情, 想做就去趕快去做。我常寫一些東西, 想說往生後會有人幫我出書。不過,今年我自己就把那本書出版了, 所以說意志力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現在,我還想要寫第二本書。雖然我是學電子的, 但我寫的卻都是文學著作。所以說我們要用更多創意或是意志力去改變一些可能以前沒發生過的事情, 我覺得應該要有更多這樣的人在台灣。我剛所講的東西都可以變成數位內容, 也可跟傳統產業, 藝術文化結合, 可以跟觀光結合, 如果很多人做, 改變就會很大。
所以我要鼓勵的各位今天想到什麼事情,就放手努力去做。
我相信很多電子業有很多基金會需要些文化藝文的東西來做整合,前陣子我們出版了一個蝴蝶的攝影集,特別請一個電子業來贊助,他為何要贊助? 因為蝴蝶代表環保,他把蝴蝶攝影集送給客戶時,表示他是注重環保的電子業,對訂單有所幫助,對我們來說,我們幫助攝影師,把台灣蝴蝶做國際行銷,送到日本,紐約等等。所以我要鼓勵的各位今天想到什麼事情,就放手努力去做。
中原大學鍾文耀教授:
機會的部分我看到的是我們如何能夠更讓不同領域的人有跨領域的平台
我的認知是, 所謂的機會, 應該讓年輕的一代真正參與, 今天有這樣多激盪, 中原校園裡可以做遠距的broadcast, 可以讓供多同學知道這裡有很多內涵直得大家去思考, 今天林理事長講到的domain, 我本身在電子領域, 處理過很多計畫案的審查, 這些內容裡電子業參與的仍然在以spec作為參與計畫的依歸, 這樣是無法深入到domain, 做出貢獻。 所以機會的部分我看到的是我們如何能夠更讓不同領域的人有跨領域的平台, 讓大家交流互動。 要讓台灣有機會, 在研討會或活動中的的寶貴意見, 應該要散播出去。
大可意念張先生:
但是機會呢? 我們可以看到是設計力跟品牌這兩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從設計業的角度看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台灣過去幾年的技術力跟製造力, 還有管理力, 資訊力在OEM, ODM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機會呢? 我們可以看到是設計力跟品牌這兩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在品牌精神上,應該是提供消費者一個美好的使用體驗, 如果品牌做不到, 反而會變成二流品牌。 而設計應該回到最原始的問題本質, 所以我們在思考設計加品牌, 是台灣未來一個機會的話, 那我們該從哪個方向去切入?
以今天來看, 建築, 生活空間裡的人, 到所使用的電子設備, 但很有意思的, 手機電磁波, 或是iPod可能對心律調整器有影響, 從技術面我們要注意電磁波或是未來WiMax這種高頻電磁波對人體產生的負面影響, 可另外一個角度, 像廖風德先生, 他如果有帶手機, 這個科技產品是會救他一命的, 所以在這理性跟感性之間, 其實設計跟品牌提供一個很重要的思維, 如何累積台灣能量, 建立一個台灣品牌, 行銷全世界。 例如故宮博物院這幾年來把裡面的content做成小禮品行銷,去年就創造了20億元的營業額, 吸引全球觀光客。他們就只是把一些中國元素放進去, 就得到全球旅客的喜愛。 所以設計跟品牌, 會是台灣未來機會一個很眾要的著力點。
何文雄處長:
我覺得應該多發展一些scenario, 對未來生活水準, 生活情境的想像, 多想這些事情, 那可能慢慢就會改變
我覺得我們對生活的質感, 應該有一個期許, 對年輕朋友來說, 要去想像一下或去創造, 我希望的未來社會是怎麼樣, 給自己一個期許, 那自己可能就會做一些改變,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維持現狀, 對問題都是做數字管理, 我覺得應該多發展一些scenario, 對未來生活水準, 生活情境的想像, 多想這些事情, 那可能慢慢就會改變, 否則我們只看到很多數字, 雖然數字很重要, 可是數字跟感受不一樣, 政府辦活動看數字, 但是數字卻是民眾感受不到的, 所以我們對未來的生活要多一些想像與期許, 那這會帶動需求。
從健康樂活來看, 不只是要醫好病, 還要過快樂點, 這樣的差距會創造需求, 所以多點想像,多創造些新的, 美好的未來, 這概念非常重要。
蔡教授
該多做異業討論, 彼此把對方能力放大
過去經驗, 只要是異業, 或是跨領域合作, 他來加持你, 幫你放大, 你加持他幫他放大, 1+1大於2, proposal 就越寫越大, 所以先把夢築起來, 再來慢慢實現。 該多做異業討論, 彼此把對方能力放大, 做大夢, 自然能就能成就出東西。
交大思源基金會執行長周吉人:
有一本書叫做open innovation, 開放式創新, 公司光靠自己員工創新不夠, 就去找上下游或目標對象, 買對方技術, 甚至自己現在用不上的技術, 找機會變現, 這就是開放式創新。 基金會可以出題目, 讓學生與社會人士提出他們的創意, 他們的解答, 他們的solution proposal, 從中找出有趣味性, 質優, 有競爭力的idea, 往下發展, 這樣增加異業結合, 也跟公司發展大方向一致, 可以引導更多創新出來。 LOHAS是B2C, 所以要多研究了解樂活族的生活型態, 想法與需求等, 反推回產品的設計方向。 所以要去瞭解客戶使用端的研究。
中原婁世亮教授:
不管福祉工程或是醫學工程, 裡面有各society是避免不掉的。不管是福祉工程或醫學工程都不能by pass掉醫生, 我們要做福祉工程, 醫生絕對是不可by pass的key person, 今天有學生所以我更要提醒, 科技雖然很好, 但是當科技要應用在一個domain或society時, 要注意裡面哪些人士key person, 也許你東西做得很好, 但是只要key person不認同, 你就賣不出去, 要做健康性產品要有相當的knowledge, 去跟key person deal, 要把最好的東西拿來說服他們, 我個人有17年在國外 醫院跟醫學院, 我所得到的是, 你做東西要讓醫生得到認同, 你要在他的環境裡跟他溝通, 讓他知道你在做什麼, 你不能閉門造車。
主席黃董事長結論:
異業對話與結盟在台灣是急切需要的事情,是電子業創新的原動力
從今天精采的討論可以得知,的確,異業對話與結盟在台灣是急切需要的事情,也是
過去電子業資訊業一直以來比較忽略的創新方向。
台灣電子製造業雖然已經在全球取得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因為毛利降低,現在面臨不得不盡快找出新的創新產品以開發市場的時機。
今天,很高興的聽到很多在場的夥伴提出了不少的見解,也很難得得聽到不同領域的對話。希望今天至是一個起點,透過這個起點,促進更多對話,讓「開放式創新」取代各自努力的局面,讓台灣產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活動精采鏡頭剪影》
貴賓相見歡
滿場出席者。共160位出席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