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健康樂活的空建設計」討論
【第二場】健康樂活的空間設計
健康環境設計 ---------中原室內設計系吳燦中教授
友善校園與綠色生態環境-------中原大學建築系曹拯元教授
主持人: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胡寶林院長
發表人:中原大學室設系吳燦中教授 建築系曹拯元講師
與談人:陳政雄建築師
陳建築師、胡院長、吳燦中教授、曹拯元教授(由左至右)
發表人一:吳燦中教授
發表人二:曹拯元講師
與談人:陳政雄建築師
人與自然有隔閡, 人有分個人跟社會, 有個人問題也有社會問題, 人本一般是討論這兩個問題, 人與自然的介面是環境, 人要有聲光熱汽水, 這是環境問題, 自然跟社會是需求面問題, 我們要經濟成長5%, 這是需求面, 但是自然能不能供給? 供給後下一代有沒有東西可以用? 這是一個經濟的介面。 其實人跟社會也有很難解決的介面, 那個是福祉去解決, 用社會政策也好, 用服務概念也好, 去解決人跟社會的問題, 這時人跟社會才會平衡, 所以基本上共生的概念是一個三角形的關係, 就是自然, 人跟社會, 這三角形的三個股都有它介面的問題, 永續就是在講這些問題, 共生在求這個界面的圓滿, 我們才能世代有福祉。
尤博士:
請問像生理監視器, 感測器等在一般環境中要怎樣去佈置, 才會讓人覺得比較舒服? 另外一個建議是既然中原大學有醫療工程傳統的大學, 與其做很多儀器, 那為什麼這些東西的設計理念真正應用在校園裡面? 把設備隱藏在建築裡面的理念是直得推廣的
吳燦中教授答:
設計學院跟醫工系從上個月開始有定期的研討會, 以後會加強這方面的合作跟溝通。
曹拯元教授答:
其實儀器不是隱藏就好, 有些人因為監控器隱藏而不知其存在,隱私的問題就變得複雜。 所以隱藏到底好不好,有很多的討論空間。
黃河明問:
談到人文, 三位都非常重視, 也談到環境, 而以人為本, 難免會衝擊到環境, 談到永續時, 經常要做取捨, 要如何兼顧? 人文會談到人本, 環境會談到自然, 請問各位的看法。
曹拯元教授:
西方是如何透過科技解決人的問題,是人本。 而東方剛好是崇拜自然,與自然對話,是人文。 人本是人的需求透過科技對抗自然達到目的;人文是天人合一, 是人跟天互動, 達到結果。 所以以東方思維的永續發展是在追求人的健康樂活永續應該是兼顧人與自然的作法。
胡院長:
最近有本書叫做沒有石油的年代, 他認為將來, 是由不僅是能源也是資源, 沒有石油後, 全球化的物流會停止, 因為交通成本太高, 透過IT技術與網際網路, 例如現在美國企業將客服部門外包給印度, 由印度人服務, 全美報稅的會計業務都在印度。 未來全球國家針對民生用物都要地方化, 自飽自足, 一個封閉的生存系統, 靠電子技術作全球溝通, 因為我們面臨全球能源危機。 共生圈其實有三個圈, 自然共生圈包含大氣, 礦物, 海洋等; 生物共生圈, 彼此消化彼此共生, 人類人文共生圈, 經濟文化制度等。 自然共生圈與生物共生圈都不可破壞, 但是人文共生圈破壞前面兩個共生圈還可以存在。 回到人本與文化,所謂文化就是共同生活, 要國與國平權, 族群與族群平權, 求平衡。
民眾問:
談樂活與永續環境對電子業的機會在哪?
曹拯元教授:
可以將綠色科技的發展運用到生態環境的再生。例如我們現在有許多環境因為過度開發而破壞的, 就可以利用科技來幫助遭破壞的環境來還原與再生,這也是電子業與永續環境結合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