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觀 “關”海洋
九成海洋之子很少接觸海洋
活動名稱:青少年海洋觀調查問卷發表記者會
主辦單位:金車教育基金會
活動日期:九十七年五月八日(星期四)下午2:30-3:00
活動地點:台大校友會館三B會議室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
活動聯絡:簡淑慧小姐 02-2366-2828-6511 、0919-274098
媒體聯絡:李欣潔小姐 02-2366-2828-6504
【本報訊】
海洋子民解嚴了嗎?為何九成以上青少年很少去海邊?今年四月,金車教育基金會針對11歲至18歲的青少年學子進行「海洋觀」調查,發現竟有九成以上的青少年很少接觸海邊,最多也只有暑假才去。台灣在解除戒嚴之前,台灣的海岸是禁區,嚴禁人民接近。但解除戒嚴之後,現今大部份的青少年依舊甚少體驗海洋,67.89%青少年只有暑假才去過幾次海邊、都沒有去的22.41%。家長是關鍵因素!78.10%以上的青少年最常與父母家人一起從事海洋活動,現今要鼓勵孩子從事海洋活動之前,除了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老師的教育與引導。台灣的海洋目前顯然未受到國人的重視,人們是否能解除心中對海洋的枷鎖?
調查中也發現71.00%的 青少年海洋活動以戲水為主,其次依序是吃海鮮/買海產
(54.20%)、撿貝殼(34.01%),顯示目前青少年參與的海洋活動種類並不多。雖然,青少年最想參與的海洋活動已有深入海洋的渴望,但青少年所偏好的活動居然是水上摩托車(48.58%)及演唱會(23.76%)等,顯示現在青少年海洋活動,大都是對海洋環境比較不永續的「消費海洋」活動。反觀青少年認為最容易危害到海洋的活動,則是捕捉魚/蟹(52.34%)、演唱會(46.50%)、撿貝殼(22.55%)等。顯示青少年的行為可能受到知識的影響,但更應重視人文的內涵,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吳祥堅副處長針對此問卷表示,這顯示了目前台灣的保育教育、環境教育及海洋體驗都不足,希望國內民間組織能投入更多的協助。副處長例舉澳洲已有海洋生態旅遊的健全運作計畫,當地政府與地方組織充分結合,舉辦國際性海洋會議、成立國家級的海洋中心、建置海洋生態旅遊技術規範、建構學校相關教育、進行人才培訓及全國海洋生態旅遊評鑑制度。因此,當地的大人及小孩都富有海洋保育的使命,讓遊客也都能做好負責任、友善環境的的海洋生態旅遊。
金車教育基金會曾清芸總幹事也提到,台灣教育長期漠視海洋議題,導致海洋事務人才如,政策法規遺漏不全,每當海洋重大污染事件發生,遂產生四不管或四無法管的窘境(漁業署、經濟部、海巡署、環保署),直到去年(96)教育部海洋教育白皮書出爐,重點以培育海洋人才及發展海洋產業為主軸,由於停留在政令宣導階段,台灣人民對海洋的掠奪,卻未見減緩的跡象。本次報告直指台灣社會仍然停留在海鮮文化的行為與消費海洋的心態,從事的活動多以戲水、海鮮、撿貝殼,最多也只有暑假才去海邊,可以用「三多三少」來形容,海鮮多、顧慮多、污染破壞多,以及認知少、體驗少與人才少。
曾總幹事也呼應海洋教育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大眾及青少年對本土海洋生態環境的瞭解與尊重,進而成為守護海洋的典範公民,若欠缺海洋知識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教育就無法根植。為此,金車教育基金會將2008年訂為海洋教育年,推出一系列「學習、關懷、行動」的活動,辦理調查票選、體驗學習、演講訓練、美學創意等活動,疼惜海洋必須從認識海洋做起,積極收集知識,重視海洋價值,欣賞海洋生態,採取互利共生的永續行為。盼全民一起以「海洋之子」自居,共同守護珍貴的海洋資產。
【註】1.問卷資料詳如「2008青少年海洋觀」調查報告
2.相關活動請上金車教育基金會官方網站www.kingcar.org.tw
金車教育基金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