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與賞鯨之間
葉祥溪(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解說員、董事)
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現的鯨豚約有30種,超過全世界現有鯨豚種類(約80種)的三分之一。回顧台灣有關鯨豚記錄的歷史,捕鯨的歲月從1913至1981年,整整超過一甲子,在沒有任何調查研究資料可以佐證的情形之下,為了商業需求,糊里糊塗地捕殺鯨豚,雖然後果尚難以斷言,但至少我們可以確定,過去曾經大量在台灣南部海域出現的大翅鯨,由於超量捕殺的結果,近年已幾乎與台灣絕緣。即便早在1995年農委會已明文規定,鯨豚為保育類動物,而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華鯨豚協會等保育團體相繼成立,至今也已長達十年,但我們還要等待幾個十年,才能很容易地在台灣的海域再度觀賞到大翅鯨英姿,或聆聽到她的美妙歌聲?我想,多半的人都知道,這並不樂觀。
. 相較成立於1967年的美國鯨豚協會(ACS),台灣鯨類保育團體的成立,已足足晚了三十年。儘管我們常以「只要開始就不怕晚」,來安慰自己,不過,無可否認的,我們在保育的路上,還有好長的路要走。美國鯨豚協會在三十年之間,資助超過二百萬個兒童及成千上萬的成人去賞鯨;而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至少八十七個國家推展賞鯨活動,總共超過九百萬人曾參與賞鯨旅程,共創造了一億元以上的商機,這也得歸功於美國鯨豚協會的開風氣之先;而全球的許多鯨豚保育運動,也在其協助下,紛紛展開。此外,其主要的成就還包括提供正確的鯨豚知識,故全球有二百多個教育機構與她的網站連結,其中包括探索頻道、世界地理雜誌及美國科學人雜誌等。而提供免費的自幼稚園到國小學童相關教材、有效拉近門外漢與科學研究者間的鴻溝、透過教育增進對鯨豚的認識甚至激起熱情、贊助科學研究與國際研討會、出版月刊、培訓優秀研究自然的人才、參與鯨豚調查、阻止濫用聲納及商業捕鯨等,皆為其長年努力的課題,而他們最得意的成就則是成功推展灰鯨的保育,終於達成有史以來將大型鯨豚(灰鯨)自瀕危名單剔除的唯一事件。
鯨豚是海洋中適應得最成功的哺乳類動物,賞鯨的朋友們在觀賞了豐富的鯨豚行為之後,心中常會浮現的問題是,鯨豚到底有多聰明?培尼博士(Dr. Roger Payne)在〈與鯨豚共舞〉影片中,曾說過一番發人深省的話:「且不論鯨豚有多聰明,但鯨豚至少不會像人類一樣愚蠢,因為她們不曾將自己的環境破壞得不堪居住。」
想想,如果我們那一天能放低身段,開始學習鯨豚的智慧,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幸福?也有朋友發覺賞鯨除了興奮、使人神魂顛倒之外,還會有種不自覺的怪異感覺,因為鯨豚與其他動物不同,她們似乎總是回望著我們。她們的眼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祕密?在水汪汪的眼內,透出的是友善還是敵意?要解讀她們的心思,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不久之前,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無獨有偶鯨豚襲擊人類的事件,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鯨豚總是以善意回應善意,如果鯨豚被惡意對待的時候,她們相當可能會失去常態或本性,乃至採取致命的反擊或攻擊行動,這與人類在相似情境中的反應,其實並沒有太大差異,在這兩次攻擊事件中,她們又再次顯出了一個與人類之間的共通點。
無可否認鯨豚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除了肉可供食用外,鯨油可做為人造牛油或燃料,製造蠟燭、顏料、肥皂等,骨架可以做為裝飾品,並可賣錢,鯨鬚可萃取燈油或做為衣服的材料,抹香鯨小腸分泌的龍涎香,可製香水等。許多國家猶念念不忘這些價值,如日本即始終維持其一貫食用鯨豚的文化,甚至有學者公開提出圈養鯨豚的構想,以期取得屠殺鯨豚的正當性,並規避保育團體的責難。然而鯨豚應該這麼無奈地被犧牲嗎?我們期待更多的研究及接觸,能慢慢改變人類的習慣與想法,在資源利用與保育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使得與鯨共舞的佳話能夠普及於世界各地。
儘管一路走來,鯨豚保育運動的路並不平順,但畢章是應誠懇面對的趨勢。全世界最活躍的慈善團體之一,1987年成立的鯨魚海豚保育協會(WDCS),是個跨國的保育團體,其下約70名員工,及許多志工,分別在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德國、英國及美國設有辦公處所,而其經費開支始終維持在最低,所募得款項均用在最緊急的保育與研究及教育上,由於錢花在刀口上,所以能有效地提高,成千上萬在世界各地的鯨魚、海豚及鼠海豚的日常生活甚至永久的安全性。鯨魚海豚保育協會特別強調棲地的觀念,因此將「保護未受污染的棲地及其生態系」,作為其全球性的目標。對於鯨豚而言,重要棲地是指與某種鯨豚的日常生存及繁洐的領域,如覓食、求偶、育幼乃至其遷徒的範圍均是。以這樣的標準來看,經常在花東海域出沒的各種齒鯨類,均會在某些時段出現育幼群體,對這片寶貴的棲地,應該有更積極的保育策略,才能保證在此大趨勢中,我們不曾缺席。
翻開台灣的鯨豚保育史,最重要的人物毋寧是台灣大學周蓮香老師,由於她的帶領,台灣從1998年出現了賞鯨活動,我們擠身全球八十餘個賞鯨國之列,於茲已將逾十年矣。然而我們絕不能以此為滿足,期望我們能站在既有的賞鯨、鯨豚研究、鯨豚救援等基礎上,進而邁向推展普遍的鯨豚認養、海洋環境的維護等更積極的保育運動,並且能與國際接軌,推展棲地保育,阻止商業捕鯨,更重要的是要確實落實在教育上,那麼,有一天鯨豚或將成為我們真正的好朋友,與我們共有、共享這美麗的新世界。
【延伸閱讀】
大隅清治《鯨豚博物學》,大樹文化。
王茂生《鯨豚訓練手冊》,水產出版社。
余欣怡〈愛唱歌的大翅鯨〉http://e-info.org.tw/issue/thesis/issue-thesis00122201.htm
黃文琴、李依紋〈台灣從捕鯨到保育〉,《黑潮尋鯨記》DVD,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06。
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http://ngis.zo.ntu.edu.tw/whale/
美國鯨豚協會(ACS)http://www.acsonline.org/
鯨魚海豚保育協會(WDCS)http://www.wdc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