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的今天,已是山學團的第42個年頭(屆),四十年來山學團與部落所建立的長期陪伴關係,異於一般大專服務社團一次性的出隊服務,不僅於寒暑假出隊服務,並將服務期間延展至平日,固定於每月至部落關懷服務對象。
山學團不以金錢或物質為主要關懷方式,而是回到人性的最基本需求:情感上的支持與陪伴,持續地陪伴關懷對象,給予情感支持及同裡,並固定於每月至部落探訪,依據部落作息及家庭成員各年齡層之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成年人口之農事勞動協助,學齡兒童之寒暑假課輔及平日閱讀計畫、國中生職涯體驗營、隔代教養家庭之老人關懷或引介社福資源等等。
然而,以服務為名,山學團進入部落,收穫最多的,卻可能不是部落而是這群上山的隊員,青年們在面對大環境普遍充滿茫然與困惑,而山學團就像是拋出了磚塊,透過討論與陪伴,讓青年們自己在其中不斷地磨出生命中的寶玉,也許重新審視了自身的人生觀與存在價值,也許釐清了許多自己都無法面對的盲點,而更謙卑、勇敢地面對這個時代。
要長成大樹,得要先扎根,服務的過程也是種籽的培育。
『深耕˙身耕』耕莘山學團的種籽培育
文\楊曜誦 耕莘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大環境的劇烈改變,面對未來青年的角色如何『被培育』出來,一直是我在山學團(山服團)思考的事情,我總希望在這樣大環境改變之下,面對青年的茫然與存在感的缺乏,能夠找到一些可以支持與立足的作法,讓青年可以面對服務學習、志願服務可以有更多的認同與熱忱的投入。
協助完成小朋友暑假作業
『深耕˙身耕』是我們一位老團員左君鈺所提出的一個名稱,關鍵在於我們發現目前的大專志工幾個內在狀況:
• 面對多元文化的謙虛學習的態度,大專志工受到傳播媒體單向傳播以及在課堂上鮮少有人教過、或是練習過的影響
• 過去以往對於服務學習的短期經驗限制了大專志工對於志願服務的內涵與實踐的真諦
• 大專學生對於找問題的能力相當薄弱
• 大專學生在找到問題之後卻不知道怎麼處理、怎麼討論、怎麼做、可以有什麼資源(習慣用問 卻不心思去思考 去規劃)
• 沒有蹲下腰來一起與異文化的族群一起生活,一起發現問題
與原住民小朋友培養感情 養老部落閱讀計劃─學齡前孩子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說故事呢!
也因此幾位老傢伙提出了『四十風華,山學啟動』的轉型計畫,提出了幾個改變的想法:
• 改變訓練方式,提升效率,變的有趣(順應大專志工之學習方式的方法)
• 提前確認分隊,促成各家研討會議時間增加(增加小團體討論與傳承場合,使討論有效並且可執行,避免大堂課程之無效)
• 提前至部落服務體驗,引發興趣,減少神秘性(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而非只是去過,增加踏實感)
• 提前招生,人數增加,服務能量提升(增加服務量)
• 至各部落進行平日服務暨訓練工作推動(增加服務量,具體提出心動的延續型計畫,例如圓夢計劃,讓後續的服務變成甜蜜的負擔)
• 從過去整個部落的服務調整到弱勢家戶的長期關懷
• 可有效經驗傳承,資深志工擔任各服務隊之家長
• 成立行政簡化小組擺脫繁複行政訓練工作
• 過去經驗知識管理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