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精彩的讀書會中,有人深入淺出主持導讀,有人熱心分享讀書心得,有人安靜聆聽吸收所得。當我們打破台上講者、台下聽眾的一般學習模式,在討論的機會裡,三種角色能夠互相交流意見,甚至交換主導話題的位置,於是大家能夠跨出界線、盡情參與,熱情無私地分享心得感受。若說相互討論所激發的火花,是一場讀書會中的精華所在,並不為過。前面的專欄裡,我們鼓勵大家參與讀書會,介紹了讀書會的閱讀樂趣,其組織與一般形式,以及導讀者的重要工作;這裡我們繼續來看看如何經營一場熱烈精彩的討論。
有意義的討論,幾乎總是由真刻專注的聆聽開始。每個人從聆聽別人的發言開始,經過內心的整理,釐清激發自我思考的話題,於是在發言時能夠重述重點,表達出意欲討論的回應。願意聆聽他人的發言,也是表達了自身開放的心態,這更是積極建設性的討論背後不可或缺的共同意識。
而要開啟討論的火花,則常常仰賴於導讀者的「提問」。一位有經驗的主持者,要知道怎麼提問,怎麼回答,怎麼帶動討論的熱烈氣氛,甚至進一步能利用彼此提出的問題,來引發分享的樂趣、參與的熱忱,將所有討論內容盤整聚焦。希望以提問來帶動精彩回饋的發生,則開啟討論的問題最好是經由事先準備設計,能直接切入引發意見討論的話題核心。
一般來說,關於閱讀討論的發問,最容易辨認與理解的是表面意義的問題,也就是所謂「5W1H」問句:包含「誰」(who),「是什麼」(what),「在哪裡」(where),「何時」 (when),「為什麼」(why),和「怎麼做」 (how) 的問題。例如:
1.發生了什麼事?
2.你看到了什麼?
3.你有什麼感覺?
4.是怎麼知道的?
在此之外,深層的討論能讀出文本的弦外之音,引出源源不絕的答案,幫助參與討論的人,建構出他們自己的觀點:
1.事件的因果關係?
2.人物的內心想法?
3.文本的深刻意趣?
4.可能的意義詮釋?
5.比喻手法的運用?
6.對文義不解之處?
融入生活體驗的問題,把日常生活、個人經驗與文本內容聯繫,常常有更寬廣的回應空間,也因為參與者各種不同的背景,能得到更多激盪的可能。英國兒童與青少年文學作家艾登‧錢伯斯在《說來聽聽》書中,便建議可以依循「基本架構」的原則提出下列問題:
1.是什麼讓你開始注意到這本書?
2.你喜歡這本書哪些地方?
3.什麼地方不喜歡的呢?
4.有沒有哪個章節讓你覺得想不通?
5.有哪些固定模式在書裡重複出現呢?
6.哪些內容有過相關體驗?
7.哪些內容還可以去發掘?去探索?
當這些討論得心應手後,不必要拘泥於做出某種形式的結論,則討論內容可以更形開放,大家得以探索更寬廣的領域,並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以明道中學書香讀書會閱讀《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中的「問題討論」實例,這個階段的問題可以是:
1.死亡是人生的終局嗎?
2.你是否在意身體的衰老?為什麼?
3.要是你生命將要結束,你要如何把握最後的時間呢?
4.你對死的定義是什麼?
5.有錢真的能快樂嗎?
6.你覺得生命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
7.你是否真正體會出生命的價值?
8.你對生命的價值觀為何?
9.你生命中最珍惜的是什麼?
10.你生命中是否出現和老教授一樣給予你指引的人?那個人是誰?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老師,在「讀書會帶領討論的方法:問題設計」演講裡,便以清楚的層次觀念,整理總結上述的提問模式:
1.第一層次:複習、熟悉文本材料:
以簡單易答的問題,呈現客觀材料的重點,提起開放熱絡的討論氣氛。
2.第二層次:回應與消化文本材料:
個人主觀對客觀材料的回應:我與書的關係,喜歡與否,什麼感覺可以比較對應?
3.第三層次:詮釋與驗證材料:
交叉辯證,多向討論,舉出別有體驗的故事,用以印證引申。
4.第四層次:深度生命的對話:
開放性的討論之下,能否凝聚共同的真理、價值與共識?
理想的討論狀況,能夠產生多面向的思想交流,打破講者對聽者單一方向的灌輸。不論是交換意見的輕鬆對談,尋求共識的商討研究,甚至於理性論證的辯論衝擊,都是極具積極建設性的溝通過程。希望建設性的討論能夠發生,則有一些基本的前提需要滿足:首先,參與討論的各方面,對主要議題都需有各自的看法,並本著「求真」的意念,有進一步辨清主題的積極意願;這些意願與看法便能成為討論的基本內容。更重要的,是每個人要抱持開放的態度,不堅持自己的意見是唯一正確的結論,如此討論才能是真正的意見交換與彼此學習。
不良的討論狀況,則可能發生在參與者沒有充分的準備,僅僅表達表面的、直覺性的意見,沒有讓話題繼續發展的推動能力;或是執著於自己的意見,窄化了多方交流的可能性。另有可能的狀況,是少數人較有意願發言,多數其他人沒有參與的動機。這種時候,需要導讀人或主持人的介入,以更具深度的問題調整討論的方向,提醒大家彼此聆聽,鼓勵未參與者多加發言。敏感與爭議性的議題,牽涉到個人價值觀與信念的部分,應該被小心處理;這些議題雖然容易引發爭執,但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之下,更容易激發豐富的意見交換,鼓勵大家已開放心胸來接納不同觀點。
讀書會中的討論,除了是透過閱讀與思考提供分享心得及反思的機會,藉由積極的討論,能夠反向激勵深刻閱讀的動機,訓練有效閱讀的技巧能力。在書本內容之外,讀書會更是自我開發、學習成長、培養自我意識與認同、練習分析表達技巧的最佳場域。每個人來自於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成長背景,不同的教育經歷教與相異的個人價值觀,也會帶來不同的閱讀感想與認知心得。藉由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詮釋,訓練自己以更宏觀的視野,更開闊的心胸來多聽不同的聲音,接納不同的看法,是我們身處多元社會之中不斷成長的重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