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城
閱讀閱讀,現在是閱而不讀。小學是讀的年代,中學,只閱不讀,聲音消失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悅耳”,古人觀閱文字,同時要讀出來,或唸出來,所以叫“讀書”或“唸書”。
爲什麽?科舉時代一個耕織家庭,只夠供養一兩個孩子讀書,期望由他們科舉進仕帶來整個家庭的翻身。這樣的家庭,稱爲耕讀之家,以階級論,是農業中產階級。耕織不易,所以讀書不可以偷懶,表示沒有偷懶,就要讀出聲來,讓父親母親不必守在邊上就可知道你在用功。雖是實情,但這樣講未免刻薄。
其實中國文字是講究聲韻的,一篇文章如果讀起來朗朗上口,文字的組織大致是不錯的。但是什麽時候,聲音消失了,只剩下閱,文字的組織就顛三倒四了,累贅了,成爲默片纏殺。請讀出聲來,聲音象掃帚,文字會被聲音修整乾淨。不過,“閱讀”這個詞的現代定義,只剩下閱,而且偏向智性,比看,要嚴重。而且,閱讀變得越來越寬,比如,閱讀圖像,閱讀內心,閱讀身體,閱讀人生,再寬下去,會不會成爲象“幹”或“搞”一樣的詞呢?如果僅就文字閱讀來說,我認爲,閱讀首先要是一種習慣。
習慣是養成的,成爲不自覺,看見有字的紙就要讀一下。看見一本書,就更要讀。勸人讀書是沒用的,對閱讀成爲習慣的人,不必勸。書越讀越快。這本書與那本書,常有部分內容是重覆的。重覆的,就一目十行地跳過去,再後來就可以一目一頁地跳過去。再後來,可以在三分鐘內翻完。有意思的是,這種情況下,那些沒有讀過的,獨特的意思,都好象會自動跳出來,讓你精讀。半生的精讀結果,必然是書越讀越快。也許不幸的是,越讀越快的結果,讓你驚覺,書會越讀越少。
常言道,書的海洋,其實,這個海洋中,有大部分的水是重覆的。我的經驗是,有時候,與其讀多,不如讀少,有些書,是要反覆讀的。可以反覆的書,就是經典。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經典。我常常迫使自己慢讀,方法是,就是前面說過的,閱的時候同時讀,讀出聲。不過,這種方法,在書店,在圖書館,不能用,會騷擾別人。嗯,我知道了,爲什麽現在大部分人閱而不讀了。
作者/阿城
中國當代作家,處女作《棋王》先後獲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並著有《威尼斯日記》《遍地風流》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