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  2015-07-08 難讀的字 (14)

難讀的字 (14)    江銘輝   五夢網

 

1.     揠苗助長

 

「揠」讀「訝」,拔的意思。

揠苗助長:拔苗助長、適得其反、欲速不達

揠苗助長出愉孟子的公孫丑篇,記載一則故事說:有一個宋國人,擔心他的稻苗長不高,就乾脆把全部稻苗拔高一些。然後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去。告訴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忙稻苗全部都拔高了。」

他的兒子一聽,急忙跑去田裡看,結果稻苗都已經枯死了,這是揠苗助長的後果。

有些人急著早點完成事情,但由於方法不對,反而把事情弄壞了。因此揠苗助長用來比喻有的人處理事情時,過於急躁。不知道一步一步慢慢來,反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人之常情,任誰也不願自己的兒子將來是一隻小泥鰍。可是有些人就未雨綢繆得大早了些,像張先生,孩子沒有音樂細胞,但才剛是幼稚園小班,便請了人來惡補鋼琴,導致他的兒子終身討厭鋼琴,這豈不正是所謂的「揠苗助長」麼?

 

2.   歃血為盟

「歃」讀「煞」,古代盟誓時,用牲血塗在嘴邊,表示守信不悔。

古人是歃血為盟,歃血是在盟會時,喝一點牲血,或塗一點在嘴角,表示誠意泛指發誓訂盟。後發展成在嘴唇塗上牲畜的血,現代是割自己的血喝血酒,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

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桃園三結義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歃血為盟,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   其中彀

 

「彀」讀「夠」,彀是指使逕拉滿弓,準備射箭,是指弓箭所能達到的範圍。其中彀:比喻落入他人的圈套中。

戰國時,龐涓和孫臏在鬼谷子門下習兵法。後來龐涓作了魏國將軍,深懼孫臏會與他為敵,遂使人密召孫臏,並藉故殘了他的雙腳。孫臏佯作瘋狂,逃往齊國,為齊王重佣。後魏齊交兵,孫臏計誘龐涓進入馬陵,亂箭射殺。龐涓以為孫臏已殘,孫臏難以為敵,卻不知,還是中了孫臏算計,入其彀中。

 

4.   麾下

「麾」讀「灰」,用來指揮軍隊進退的旗幟

麾下:原意為將帥指揮的旗幟之下,後引申為部下之意,或者是對將帥本人的敬稱。

唐人盧倫有一首塞下曲:「林暗鳥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據說是描寫飛將軍李廣的神勇。李廣不僅個人勇武絕倫,而尤善帶兵,史記李廣傳有「廣廉,得賞賜,輒分其摩下,飲食與士共之。」的記述,足見一斑。

 

5.   踟躕不前

」讀「持」,心裏猶豫,要走不走的樣子

」讀「除」,猶豫

踟躕不前:猶豫不決、徘徊不前的樣子。

 戰國時候,齊國有位女子,生得十分美麗,父母愛如掌上明珠。她家附近住兩家人,東家住有一個大財主,家纏萬貫,可是這財主生得相貌十分醜;西家住一個讀書人,他很有才學,相貌也很英俊,但家徒四壁,十分貧苦。有一天,東西兩家同時喚人來說媒,她的父母一時踟躕不前,難以決定。於是便和她商量說:「現在東西兩家都來求婚,為父母的一時拿不定主意,你自己喜歡哪一家,不妨說一說。」那女子嬌羞萬分,一言不答。她父母以為她害羞,難於啟齒,於是又說:「這樣吧,你既然是怕羞不開口,那麼你若是喜歡東家,就舉起左手;若是歡喜西家,就舉起右手。」怎知那女子把兩只手都舉起來。她的父母大為驚異問道:「這是什麼意思?」她答說:「東家那人富而醜,西家那人貧而美,我願意白天到東家吃飯,晚上到西家住宿。」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