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讀的字 (4) 江銘輝 五夢網
1. 噱頭
「噱」讀 「靴」,大笑的意思。
噱頭一詞主要有三個意思:一是引人發笑的話和舉動;二是花招;三是滑稽。通常是指看點、賣點,叫座。
有一家糕餅店,為了招來顧客,想出一個噱頭,每天當店內製造巧克力糕餅時,烹飪一鍋的巧克力,將巧克力香氣用電風扇吹出店外,讓路過店面的路人聞到香氣,感到這家糕餅店製造的巧克力糕餅貨真價實,又香味可口。
2. 皈依
「皈」讀 「規」,「歸」的意思。
皈依又作歸依,佛教術語,是成為佛教徒的宣誓儀式。佛教信徒在完成皈依儀式後,就是正式佛教徒。三皈依是指皈依佛、法、僧等三寶,又稱歸依三寶,誓願終生信從三寶,直至未來解脫成佛。
《法句譬喻經》說到,有位忉(讀刀)利天的天王,叫帝釋天,將臨命終。他曉得命終之後,會墮落在畜生道,生為驢子,因此感到非常悲愁。他想到能救度苦厄的只有佛,就立刻來到佛的面前,向佛頂禮,至誠懇切地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正頂禮時,即是命終之刻,立刻投胎在驢腹當中。驢子不小心踏破主人家的陶器,主人一生氣,就拿鞭子打驢子,驢子因此傷了胎氣。同時間,帝釋天的靈魂又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低頭三皈依,再舉起頭來,他又回復了帝釋身。
這時佛陀就讚歎說:「善哉!善哉!帝釋天,你能夠在臨終時皈依三寶,實在很有福報。」佛陀就為他講經說法,這帝釋天的天主,當下就證得須陀洹果。
3. 睚眦必報
「睚」讀「崖」,眼角的意思。
「眦」讀「自」,眼眶的意思。
睚眦是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睚眦必報是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春秋戰國時,范雎被魏國逐出,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范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因此說范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美好光明、閃爍,如:「震古鑠今」。
鄭某血氣方剛,常常由於別人無意中看了他一眼,便揮拳打人,執刀殺人,被害的人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觸怒了他。因為他睚眥必報。
4. 精神矍鑠
「矍」讀「決」,驚惶、驚視的樣子
「鑠」讀「碩」,鎔化,如:「燒鑠」、「眾口鑠金」。鍛鍊、削弱。
精神矍鑠:指老人有精神頭,老而強健,不失風采。
張老先生,已屆耄(讀貿)耋(讀跌)高齡,不僅身體很硬朗,精神尤其十分矍鑠,每天早晨六點鐘起床去慢跑,打大極拳。待他慢跑回來,那個上高中的孫子還躺在床上睡懶覺,不禁慨嘆的說,現在的年輕人,可真不像話。
5. 犖犖大者
「犖」讀「落」,驚惶、驚視的樣子,「犖」雜色牛,引申為雜色,分明、顯著也叫「犖」。
犖犖大者指明顯的重大方面。
愛迪生是美國發明家、商人,擁有眾多重要的發明專利,他發明的項目在美國,愛迪生名下擁有1093項專利,而他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地的專利數累計超過1500項。犖犖大者有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鎢絲燈泡和直流電力系統等最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