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和它的國旗(1) 江銘輝 五夢網
一、 寮國簡介
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和中國、緬甸、泰國、越南以及柬埔寨都有相鄰,以往物資多從泰國進口,近年來與中國關係密切,不少中國人到寮國投資、建設,也愈來愈多物資從中國來。也因為大部分物資仰賴進口,加上當地沒有鐵路,運輸成本高,寮國物價比起鄰近的越南、柬埔寨都高。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簡稱老撾,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國的一部分。13至18世紀是南掌,受暹羅和越南入侵,之後受法國入侵,1893年後逐步淪為法國殖民地。老撾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
在中國古籍中,曾稱老撾為:南掌、蘭章、瀾滄、纜掌、老撾、老抓、老丫、潦查等等。而在越南古籍中,被稱作“哀牢”。日本漢字還有「羅宇」的稱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老撾在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鬥爭中,受中國、越南支持的一派稱自己的國家為“巴特寮”(Pat Laos)。其中,“巴特”意為國家,“寮”是老撾主要民族佬族的別稱,所以在20世紀50年代(1955年以前)中國大陸曾一度使用“寮國”這一名稱。“老”與“寮”在寮語中其實是同一個意思。
寮國北部最早出現一個叫邏嗦的國家,七世紀至九世紀屬南詔國,九至十四世紀屬吳哥王朝。1353年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聯合湄公河 畔的其他小國,建立瀾滄王國(Lan Xang)(南掌),為寮國歷史鼎盛時期。寮國語中“瀾滄”是百萬大象之意。因為在歷史上,曾有數以萬計的大象生活在寮國的土地上,至今仍有大象出沒。因此寮國有一雅稱“萬 象之國”。其首都永珍亦因此命名。
1893年老撾被法國入侵,淪為法國保護國。1940年~1945年二次大戰時被日本佔領。在日本投降後,1945年10月12日宣佈獨立。但1946年法軍再度入侵老撾。
1954年,寮國脫離法屬印度支那正式獨立,即寮國王國。
1975年寮國人民革命黨軍隊推翻了親美國的寮國王國,同年12月2日寮國人民革命黨改國名為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寮國是一個佛教國家,人民信仰佛教,敬天拜神風氣很盛。
翻開寮國的歷史,幾乎都是在外國的控制下。自古以來曾經受過越南、暹邏(今日泰國)、緬甸的佔傾。19世紀末又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1953年脫離法國而獨立時,寮國尚屬於王國的形態;1975年8月,由寮國愛國戰線成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