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陀〈世界第一位外科及麻醉醫師〉(3) 江銘輝 五夢網
十、 相同症狀,不同處方
有一天,同時來了兩個人.請華化昔他們看病,一個叫倪尋,一個叫李延,兩人的症狀一樣,都是頭痛發熱。
華陀在詢問診斷後,開出的藥方卻完全不同,一張是發汗的,一張居然是瀉藥。
這麼一來,把站在旁邊見習的門徒吳普、樊阿給弄糊塗了,就請華陀是什麼道理?
華陀向他們解釋說:「他們兩人,表面的症狀雖然相同,但是病因各異;倪尋是傷食,所以給他吃瀉藥,而李延是受涼,所以要使他發汗。」
弟子們聽了這才恍然明白,倪尋和李延二人,吃了華陀的藥,果然藥到病除。
十一、藥物隨採摘季節而定
傳說華陀幫一位病人治療黃疸,卻苦無良藥,一直無法治癒。一段時日,華陀忽然發現病人康復了,連忙問他吃了什麼藥?那人說他吃了一種綠茵茵的野草,華陀一看是青蒿,於是趕緊採來給其他黃疸病人服用,卻沒有效果。華陀又問那康復的病人,吃的是幾月的蒿子?他說是三月的,華陀這才研究出蒿子的採藥時機:原來只有三月的蒿子有藥效!於是華陀編了歌謠傳世:「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十二、拒絕當太尉幕僚
漢靈帝中平六年(西元189年),華陀己48歲了。一天,從京城送來一封掌握軍政大權的太尉黃琬的信,只要應徵赴京,就可成為太尉的幕僚,功名利祿垂手可得,家人都非常高興,可是華陀卻回信婉言拒絕了。
十三、樵夫的疼痛
一天, 華陀正在採藥,忽然聽到"哎喲"的呻吟聲,只見一個年輕的樵夫雙手捧著肚子在地上翻來滾去。華陀給他扎了幾針後,病人坐了起來,華陀又取出幾帖藥給他,見樵夫生活困難,便分文不取。望著漸漸遠去的樵夫,華陀坐在地上,對弟子吳普說:「那樵夫的脾臟己經潰爛了,光吃藥是不行的,只有作剖腹手術,切除潰爛部分。」可當時還沒有人能真正動體內開刀手術,華陀因為沒能徹底根治那位青年樵夫的病而感到難過。
華陀想,正是開刀疼痛這一關,妨礙了外科手術的發展,要是能製造出一種止痛藥的東西,外科醫術便可大大向前推進了。從此,他們有意識地去搜尋止痛藥物,試驗各種止痛藥,準備製出適合於外科手術的麻醉止痛藥。
十四、發明麻散藥
一天, 一位中年樵夫一瘸一瘸地走來,撩起褲腿,露出血肉模糊的傷□上面還盡是碎葉。他對華陀說,當時隨手抓了幾片葉於,搓碎了敷在傷口上,原來只是想止血,誰知一會兒血止住了,連疼席也減輕了。
華陀急切地想知道這是什麼葉子,樵夫說:「好像是曼陀羅。」,後來華陀在市集中,看到獵人販售的獵物裡,很多是呈昏睡狀態,而且全身軟綿綿地,不做任何抵抗或嚎叫。好奇心重的華陀,於是詳問獵人,為何能夠捕捉動物而不見傷痕。原來山中的獵人常見狒狒食用一種紅褐色的曼陀羅果子後,就昏睡不醒。
華陀馬上意識到曼陀羅可以製麻醉藥,於是和吳普上山採曼陀羅的花、葉、莖,莖經過臨床試驗。進一步試驗與其他藥混合,製成粉劑,可以內服,又可外用。由於是因狒狒食用而發現的藥性,因此取名為麻狒散,後來麻狒散就變成「麻沸散」而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