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2)〈铁血宰相〉 江铭辉 五梦网
六、爱上虔诚教徒
这时婚姻和宗教改变俾斯麦。他有一些些朋友是路德会(Lutherans)虔信派教徒,路德教徒在普鲁士占绝大多数,而德意志南部各部,是由天主教徒所控制。俾斯麦相信上帝,但仍然坚持他对信仰方面的意见,并不深入研究宗教问题。他急迫关切的,几乎完全是政治问题。他一直对罗马天主教存疑,数年之后他担任德意志首相时,还曾经对罗马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发动一次政治攻击。俾斯麦本来不太在意宗教问题,一直到1844年,他爱上一位年轻的虔信教徒玛莉‧塔登(Marie von Thadden)才改变。但她不久后即嫁给俾斯麦的同学。玛莉与丈夫都想要俾斯麦皈依宗教。同年,俾斯麦回到从前的公务员职位上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1845年,俾斯麦的父亲去世,他将库宁堡租予别人,返回出生地,继承兴奥森的庄园。
1846年10月11曰,玛莉死于传染病。这次悲剧给予俾斯麦极深的打击。
七、与乔安娜结婚
后来,俾斯麦又爱上玛莉的密友乔安娜‧普特卡默(Johanna von Put tkamer,图3) 她既不美貌也缺少才能,但俾斯麦极欣赏她对宗教的投入,所以决定向她求婚。可是,乔安娜的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俾斯麦挺身面对这个挑战,在写给乔安娜父亲的一封信当中,他极富感情地告白自己的信仰。这位年迈的乡绅被深深地感动,于是俾斯麦和乔安娜‧普特卡默于1847年7月结为夫妻。
其实,俾斯麦的告白并不是完全发自内心,有一部分是为了赢得乔安娜芳心而设计的伎俩。但后来在妻子的影响下,俾斯麦成了一个虔信路德教徒。
图3:乔安娜‧普特卡默摘自维基百科,作者Immanuel Giel )
他们漫长而幸福的婚姻生了三个孩子,赫伯特(Herbert,1849年生),威廉(Wilhelm ,1852年生)和玛丽(Marie,1847年生)。
八、踏入政坛
1847年俾斯麦步入政坛,使俾斯麦一生命运改变。他首先当上了河堤监督官,这份差事很适合俾斯麦好胜的性格,因此他当得很称职,很快便树立了正面的形象。他藉此机会参加议会选举。虽然只当选为候补议员,但他却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结果1847年5月,33岁的俾斯麦成功当选为普鲁士联合议会(United Diet )的正式议员。
「1848年革命」浪潮席卷欧洲,普王被俘。俾斯麦并未迟疑,立即组织武装,保卫国王,镇压革命。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明白单凭他的实力,难以成功,故此,他决定亲身到柏林,打探虚实。途中,他遇上了威廉一世的妻子,她要求俾斯麦协助威廉一世称王,但遭到俾斯麦拒绝。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把革命镇压下去。
九、驻俄大使
1851年,俾斯麦被任命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Federal Diet)的普鲁士代表,很快便提升为大使。在任职的八年中,他和上司虽无大冲突,但上司暗地里,做些小动作,令俾斯麦有口难言。两个人看似和平共存,实则水火不容的微妙关系,足足维持了八年。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中风,导致精神失常,无法亲政,由地威廉亲王摄政。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亲王继位,称为威廉一世。 威廉亲王摄政后,立即召见俾斯麦,但并未如外界所言,将俾斯麦提升为首相,反而,委任他为驻俄大使。
十、担任首相
驻俄大使,一当便三年,其实有一半时间在旅游或柏林中渡过。1861年威廉一世在扩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严重分歧。只有陆军司令支持国王,陆军司令将俾斯麦引荐予国王,但因内部和宫中的反对压力,并未将俾斯麦任命为首相,只提升为内相。俾斯麦得知自己只提升为内相,于是迟迟不回国,最后连内相职务也失去。
1862年春天,俾斯麦返回柏林,普王仍因内部压力,并未将他提升为首相。俾斯麦使出「杀手鐗」,他向普王作出请辞,国王很快便作出答复,普王将他任命为驻法国大使,这令俾斯麦气愤难平,但俾斯麦还是继续忍耐。9月普王就扩军问题,而与议会争持不下,于是陆军司令促召俾斯麦回国。1862年9月23日,普王威廉一世赏识俾斯麦,信任他,将俾斯麦提升为首相。
十一、铁血宰相
话说19世纪初期,德国仍是分裂为几个国家,而东南部的奥国与北方的普鲁士又彼此不和,互相战争不止。
威廉一世一心遗意要使普鲁士跃升为欧洲一流强国,这除了要有强大的军队外,更需有一位有担当、有魄力的首相,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就是俾斯麦。俾斯麦在出任首相后,便于议会发表演说:「德意志的统一并不是靠多数表决就能够达成,要救日耳曼,只有铁和血。」
此后,俾斯麦不顾议会的反对,自行增加军人及武器的数目,以准备战争。因此.俾斯麦被称为铁血首相。
不久,俾斯麦就发动战争,于1866年,打败奥国,1870年,又打败法国,终于完成德国的统一,并在第二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