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  2015-02-09 拉瓦錫(2)〈近代化學之父〉

拉瓦錫(2)〈近代化學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七、    能量守恆精神

 

拉瓦錫在實驗中嚴格遵循質量守恆的原則,非常注意定量研究,他有個不可缺少的幫手,那就是天平。拉瓦錫在每次實驗前後都要稱出所有物質的重量,檢查實驗前後的重量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就要找出原因來。

正因為拉瓦錫注重定量的分析,而這一點當時的許多化學家卻都不重視的。因此,他後來能在化學上不斷地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推翻了占統治地位100多年的燃素說,為近代化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八、  成為包稅公司的成員

 

在科學院的秘書薪水是不夠龐大科學實驗支出,拉瓦錫不得不找額外工作,不久,一個好機會來了

1768年,他25歲時,法國政府為了保障國庫固定收入,將稅收承包給包稅公司,由包稅公司,以一筆巨額款項承包,然而包稅公司在向人民收稅,超過承包的金額,全歸包稅公司所有。

這時25歲的拉瓦錫也加入包稅公司,而且活動力最強。

由於這份工作,讓他賺了不少錢,他將自宅改成當時設備最完善的實驗室,可是那份工作卻成為他死亡的工作。

拉瓦錫這時也試圖進行法國的貨幣和稅收制度改革,來幫助農民。

 

九、  結婚

 

1771年,28歲的拉瓦錫認識了年僅13歲的包稅公司經理的女兒,瑪麗‧安尼‧波爾茲(Marie-Anne Pierrette Paulze,圖2),立刻被她的美麗吸引住。17711216日二人就結婚。婚後拉瓦錫感到非常幸福,因為瑪麗的細膩、心細、聰明,和對丈夫的體貼及自我犧牲的精神,使他們的婚姻牢固又幸福

  

2:瑪麗‧安尼‧波爾茲(作者:Jacques-Louis David )

 

十、  波義耳實驗

 

燃燒過程的本質是什麼?這個長期為解決的疑問,始終環繞在人們心裡。

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一塊錫放在敞口瓶裡鍛燒後,再稱這塊錫,發現它的重量增加了,重量怎麼會增加?波義耳解釋說,火裡有一種火粒子,穿過玻璃瓶被錫吸取了,所以錫的重量增加了。

 

十一、 燃素說

 

「燃素說」是 18 世紀歐洲出現的一種錯誤學說,當時人們認為可燃物質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東西,叫做「燃素」,當物體燃燒時,「燃素」以光和熱的形式逸出,留下灰燼。

,因此說明逸出的「燃素」是有質量的;而在金屬燃燒後留下的 灰燼卻往往比原物來得重,那麼逸出的「燃素」變成負的質量,他們又解釋燃素具有負重量,因為負重量的逃出,所以金屬灰燼重量才增加,但為什麼燃素有的是「正的」,有的是「負的」,則無法解釋。

 

一般認為燃素說的創始人是德國醫生兼化學家貝歇(Becher)和他的學生施塔爾(Georg Ernst Stahl,圖3)所發明的。

這個學說能解釋一些燃燒和化學現象,因此,在當時歐洲的化學界裡占了 統治地位。著名的化學家普里斯特萊(Joseph Priestley,發現氧氣的化學家)都是堅定的「燃素說」擁護者

  

3:施塔爾(摘自維基百科)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