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尼(5)〈無線電報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十六、歐洲各國紛紛使用無線電通訊
馬可尼在英國聲名大噪,歐洲各國也都注意起來,1899年的冬天,法國政府邀請他設置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無線電,在英法兩國間通訊。於是馬可尼在海峽兩岸分別建立150呎高的電桿,用2000米的波長實驗,而完成了越過40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的電波通訊。馬可尼在英法兩國有了這樣的成功,而自己的國家義大利則是看見無線電在通訊上獲得了很大的方便,才正式採用無線電來通訊。
十七、越過大西洋的無線電訊號
在1900馬可尼已成功傳送無線電波遠至100英里,然而他急切地想要嘗試更遠的距離。他贏得了經濟支持者的贊同,在英國南邊海岸波爾杜(Poldhu)修建了一座13千瓦的發射站。馬可尼做了一次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來確定無線電信號能夠傳播多遠。當時,他已經可以在一干多英里外接收到從英國的發報機發來的摩爾斯電碼資訊。
受到這一成功的鼓舞,他在科特角建立了一個天線接收裝置,目的是期望能夠收到發自英國的全部信號,為了避免一旦失敗可能招來的不利名聲,這一工程計畫不加聲張地進行著。令人遺憾的是,天線接收裝置被一場風暴刮倒了。馬可尼把設備搬到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將天線固定在風箏,風箏則繫在一條長電纜上。1901年12月11日,風箏飛到400英尺高時,清楚地收到了預先設定好的三點信號一再反復地收到從英國傳來。雖然,正常的資訊傳送服務是兩年後才實現的,但馬可尼關於跨越大西洋無線電通訊的夢想己經完全實現了。(圖5)
圖5:馬可尼正傳送跨越大西洋無線電通訊(摘自維基百科,作者:Published on LIFE)
無線電波橫渡大西洋的消息傳出後,各大報紙都刊載無線電波橫渡大西洋的消息,而美國紐約時報在其第一版刊出大標題:「劃時代的馬可尼」
這時,馬可尼已引起了世界各國及科學界的重視和讚揚,他的大名將永垂不朽,因寫他的成就改善了人類生活,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隔閡。從此以後,無線電的使用就更加普遍了。
十八、不斷研究改良
馬可尼並不因此而滿足,他還繼續研究改良。
原來他最早是用粉末檢波器來接收電波,後來德國科學家布朗恩(Karl Braun)發明了真空管檢波器之後馬可尼就採用它來取代粉末檢波器。接著,他更想研究一種更有用而 方便的檢波器,於1902年,發明了礦石檢波器來接收電波,它能使交流頻率變成直流,易於檢收波長,也成為今日礦石機的基本構造。1903年馬可尼開始推廣無線電的實用,在美國紐約州建立大電臺,
設立「實用大西洋無線電報公司」開始商業無線電報實用的新紀元,當時,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和英王愛德華七世都通電致賀。
馬可尼獲得這樣的成功以後,1904年,牛津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分別贈予他「榮譽博士」的學位。1905年,他又發明無線電直傳法,即直接通訊法,不必藉著總電臺的傳播,使無線電發收報臺的獨立性增加,而用途也因此推廣。1906年,他又發明了「連浪送信法」,也就是無線電聯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