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11)〈學問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十六、聲音是空氣的振動引起、彩虹是光的反射造成
亞理斯多德在聲學及光學也有正確的見解。他認為人之所以聽得到聲音是因為發聲體引起空氣的振動,所產生的振動波再經由空氣傳到耳朵,回聲則是聲音的反射。
事實上,今日的科學家已證實在沒有空氣的真空中,聲音是不會傳播的。聲音需要靠介質來傳播,在空氣中聲音大約以每秒330公尺的速度傳播,若在水中聲速可達1400公尺,如由鋼鐵來傳播甚至高達6000公尺。此外,他還認為人對光的感覺也一樣,發光的物體藉著空氣將光傳到人的眼睛,彩虹則是陽光被雨滴反射而產生的。這些推論,關於聲音方面完全正確,但是“光”方面卻有待修正,譬如發光的物體藉著空氣將光傳到人的眼睛,是不正確的,至於彩虹是光的反射這句話,基本上大致是正確,但是正確的說應該是二次折射一次全反射(圖20)。
現在我們來解釋彩虹形成原理。
要了解彩虹如何形成之前,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光的特性。一般我們所看到的光是陽光或日光燈的燈光,亦即「白色光」。事實上,這種白色光並非只有一色,而是由各種顏色的光匯集而成的。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使用稜鏡來作實驗。稜鏡是以玻璃製成的三稜鏡,它可將光分解成各種顏色。現在(如圖20)將光線投射於稜鏡的一邊,這時光線會在稜鏡裡產生折射而改變方向射出。以白紙接住射出的光,可看到紫、靛、藍、綠、黃、橙、紅依序排列的光帶,也就是光譜。
這些顏色為何會依序排列呢?其原因是,光隨著顏色不同,折射率也會改變所致。也就是說,紫色會彎曲得最厲害,其次,紫、靛、藍、綠、黃、橙、紅等色則依序減少其彎曲的程度。
圖12:白光經過三稜鏡產生紫、靛、藍、綠、黃、橙、紅依序排列的7種光。
天上的彩虹和這種情形完全相同。雨滴就相當於稜鏡,當陽光在雨滴的表面折射,便會呈現七色光映入人的眼簾。
下雨時才能產生彩虹,而且必須在太陽照射的時候(例如雨停時)才會呈現。此外,除非人在中間,太陽在正後方,而雨在前方,否則就無法看到彩虹。也就是說,太陽、人的眼睛和彩虹的圓弧中心,都必須排在一條直線上。
如果太陽的位置是在高度過高的高空,如此便不能造成一直線。彩虹只出現在早上或黃昏,因此,如果在早上看到彩虹,表示,太陽在東方照射,而西方下著驟雨。相反的,如果在黃昏看到彩虹,則表示太陽在西方照射,而東方有雨。
亞理斯多德雖然對於“光”的認識有許多尚待補充之處,但在他之前,人們對於視覺的解釋實在非常荒謬,他們認為人所以看得到物體是因為物體與眼睛之間有“感覺絲”連接著。亞理斯多德駁斥這謬論,他認為如果人的視覺是靠物質與眼睛間的感覺絲,那麼夜間應該也能看到物體。
十七、完成「氣象通典」
氣象學是研究大氣的各種自然現象,氣象學(Meteorology)一詞係源自亞理斯多德所著「氣象通典」(Meteorologica)的書名。氣象通典是氣象史上最偉大的著作,直到十七世紀末期,西方一切有關氣象學上的著作仍然脫離不出「氣象通典」的範疇。雖然它如同古代希臘許多有關自然現象的解釋和理論,都是經驗性科學發展出來的成果,內容有相當的錯誤,但無疑地它開創氣象科學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