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10)〈學問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十四、地球是圓球形
畢達哥拉斯說:地球是一個圓球。他除了認為圓球形是立體世界中最完美的幾何形體,因而堅信地球亦是圓球。或許他已由下列事實推知地球可能是一個圓球:
1. 在海邊遠望駛過來的船隻,船的桅桿會最先出現在水平線上,可見地球的表面是彎曲的。
2. 北極星是人類辨識北方的一種方法。在地球上不同的緯度,觀看北極星的角度都不一樣,事實上它與地球的緯度有關,譬如在地球的北極觀看北極星,它與地平線成90度,在北回歸線看北極星得23.5度,在赤道則是0度,至於在南半球,則完全看不見北極星,這又是地球的表面是彎曲的另一個有力的證明。
亞理斯多德堅持畢達哥拉斯學派地球是圓球形的見解。他並舉出許多支持地球是圓球形的理論,例如:他觀察月蝕時,注意到地球的陰影在月球的表面上成一圓弧,推論地球是圓的。又說當我們向北方走時,就會看見新的星星出現在北方地平線,而原有的一些星星則消失在南方,這也是證明地球是圓球的。
但是人們一方面相信亞理斯多德的學說,一方面也懷疑,如果地球是圓的,那麼地球背面的人,為什麼還能站得非常穩,而不會掉離地球,這個疑問使哥倫布(Christophe Colomb)環海探險來證明地球是圓的。如今地球是圓球形的,已是人盡皆知,人類更進一步進入太空,從遠處來觀察我們的地球,精確的測量這個圓球,發現它的半徑平均是6371公里。如果仔細看來,地球的南北極比赤道略為扁平,差了三百分之一,這大概是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
十五、陸地與海洋並非一成不變的
亞理斯多德曾赴愛奧尼亞,即現在的土耳其西海岸及愛琴海東部各島,考察由河流夾帶泥沙在海岸造成沙丘的情形,他也發現尼羅河泥土沖涮而成的三角州,因此推斷陵地與海洋並非一成不變的結構,現在的海洋過去可能曾是陸地。這個陸地與海洋並非一成不變的構想,今日亦由德國地球物理家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年)於1915年所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所證實。他說:距今2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龐大的原始陸地,叫做“泛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地球自轉離心力、天體引力所造成的潮汐),使泛大陸裂成幾個大塊,它們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不斷漂浮,越漂越遠。從此,南北美洲脫離了非洲和歐洲,在它們中間形成了大西洋,非洲也和亞洲分離(圖11)。今日亦有許多證據說明2億年前地球的確只有一塊超級大陸,稱為盤古大陸(Pangaea),只有一個海洋,稱為盤薩拉沙洋(Panthalassa)。例如:
1. 觀察世界地圖,大西洋的東西兩岸的大陸,其凹凸的部分恰好可彼此互相嵌合。
2. 煤是由植物的碎屑堆積在沼澤中而形成,南極洲有煤,表示它從前一度靠近赤道。
3. 珊瑚礁只在赤道南北大約緯度30度以內生存,古代珊瑚礁的遺蹟遠在此帶以北,推知它們早期靠近赤道。
4. 南美洲東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吻合很好,可見此兩洲過去曾經連在一起,今日我們也發現它們的確有相同種類的化石。
圖11-a:兩億多年前的大陸與海
圖11-b:今日的大陸與海
圖11: 兩億多年前的泛大陸圖和今日的海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