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與軍事  2015-01-22 亚里士多德(8)〈学问之父〉

亚里士多德(8)〈学问之父〉江铭辉  五梦网

 

十二、宇宙论

 

在亚理斯多德以前,希腊人对宇宙的探讨有两种派系,一派是讨论原始的宇宙构造,另一派是讨论宇宙的本质。讨论原始宇宙构造的认为宇宙在开始时应该是哪一种状态﹖由哪一种力量在支持﹖讨论宇宙本质的认为宇宙没有一种外在的原因,而是内在的机械变化。亚理斯多德综合了这两派的学说,认为宇宙的原质不外乎四个元素,就是水、火、气、土。可是这四个元素之所以能构造成宇宙,最主要的并非指它们自己能产生机械性的变化,而是它们之间还有以太(Ether)的连系。以太它充满整个宇宙。亚理斯多德认为以太是人的精神体,是脑构成的一个元素,以太是精神体,它使得水、火、气、土四元素,得以合、分构成整个的宇宙,使得整个的宇宙有方位的移动,质的变化和量的变化等现象。有了以太,整个世界因此分成很多的等级,这些等级可分为物质、生命、意识和精神四层次。一块石头它是物质不会生长,它除了空间的运动以外,没有别的能力,植物属于生命,除了量的变化外,还有质的变化,因为它有生命,它能够吸收自己以外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但是植物因受限于环境,无法移动自己的位置选择良好的环境,仅能自生自灭。到了意识的阶层如狗就不一样,外头下雨它会躲进屋里避雨,它会选择环境。可是它也只是选择环境,无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果没有好的环境,牠仍然无法生存。到了精神的层次就不相同了,人可以创造环境,下雨了盖房子,没东西吃,种田及蓄养禽畜。这四种阶层的分野,亚理斯多德至少跟着他的老师柏拉图一样,把物质和生命分得很清楚。柏拉图对宇宙的本质是:物质是无生物,物质间存在的定律是全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但是在生物,如植物、动物、人,全体就不等于各部份的总和,而且全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例如把一张椅子拆开,再装回去仍是一张椅子,但是把一条鱼切成数片,再拼回去已经不是一条鱼。亚理斯多德进一步的解释:整个物质世界里,部分是先于全体,部分先做好再并装成为全体。如木匠做椅子,先做椅子的各部分再并装为一张椅子。但是在生命以上的阶层,就不是这样,它都是从「全体先于部分」开始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体是先有部分,然后再构成全体的。例如一粒豆子,它是一个全体,再由它慢慢生出各部分如发芽、生叶、开花到结果。因此亚理斯多德认为的宇宙是属于一个“目的因”的宇宙。它不是机械的变化。如果是机械的变化,应该先有部分,后有全体,而“目的因”则是由全体吸收它所需要的养份,产生其它的部份。

建立了“目的因”以后,亚理斯多德讨论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所谓时间和空间只是相对的,它附属于存在,本身是不存在的。换言之,只有物体的运动变化,才能显示出时间及空间的存在。如果万物都不动,那就是永恒,没有时间及空间了。因此所有运动变化都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给予它们活动的余地。时、空加上以太就是宇宙,这个宇宙不是机械性的活动,它是具有目的的变化。

亚理斯多德以他的宇宙运动变化及具有目的的变化,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他认为一种运动,如果不是自动就是他动。如果是他动的话,一直推论下去,在许多他动后面,必然可以找到一个自动。如果所有的运动最后都可以追溯到最后的自动,这个完全自动而用不到其它的推动的存在,就是所谓的「上帝」。世界上存在能推动别的东西,自己本身是不动的叫作「第一原动不动者」。亚理斯多德用运动的论证,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又用了因果来说明,他说:现在世界上的东西是成果,这此成果需要原因去制造或推动它。我们要探究这个原因本身是成果或者是完全的原因。如果是完全的原因,不需要另外的原因去创造的话,那它就是「上帝」本身。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