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與軍事  2015-01-22 亞里斯多德(8)〈學問之父〉

亞里斯多德(8)〈學問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十二、宇宙論

 

在亞理斯多德以前,希臘人對宇宙的探討有兩種派系,一派是討論原始的宇宙構造,另一派是討論宇宙的本質。討論原始宇宙構造的認為宇宙在開始時應該是哪一種狀態﹖由哪一種力量在支持﹖討論宇宙本質的認為宇宙沒有一種外在的原因,而是內在的機械變化。亞理斯多德綜合了這兩派的學說,認為宇宙的原質不外乎四個元素,就是水、火、氣、土。可是這四個元素之所以能構造成宇宙,最主要的並非指它們自己能產生機械性的變化,而是它們之間還有以太(Ether)的連繫。以太它充滿整個宇宙。亞理斯多德認為以太是人的精神體,是腦構成的一個元素,以太是精神體,它使得水、火、氣、土四元素,得以合、分構成整個的宇宙,使得整個的宇宙有方位的移動,質的變化和量的變化等現象。有了以太,整個世界因此分成很多的等級,這些等級可分為物質、生命、意識和精神四層次。一塊石頭它是物質不會生長,它除了空間的運動以外,沒有別的能力,植物屬於生命,除了量的變化外,還有質的變化,因為它有生命,它能夠吸收自己以外的東西轉變為自己的東西。但是植物因受限於環境,無法移動自己的位置選擇良好的環境,僅能自生自滅。到了意識的階層如狗就不一樣,外頭下雨它會躲進屋裡避雨,它會選擇環境。可是它也只是選擇環境,無法創造良好的環境,如果沒有好的環境,牠仍然無法生存。到了精神的層次就不相同了,人可以創造環境,下雨了蓋房子,沒東西吃,種田及蓄養禽畜。這四種階層的分野,亞理斯多德至少跟著他的老師柏拉圖一樣,把物質和生命分得很清楚。柏拉圖對宇宙的本質是:物質是無生物,物質間存在的定律是全體等於各部分的總和。但是在生物,如植物、動物、人,全體就不等於各部份的總和,而且全體大於各部分的總和。例如把一張椅子拆開,再裝回去仍是一張椅子,但是把一條魚切成數片,再拼回去已經不是一條魚。亞理斯多德進一步的解釋:整個物質世界裡,部分是先於全體,部分先做好再併裝成為全體。如木匠做椅子,先做椅子的各部分再併裝為一張椅子。但是在生命以上的階層,就不是這樣,它都是從「全體先於部分」開始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生命體是先有部分,然後再構成全體的。例如一粒豆子,它是一個全體,再由它慢慢生出各部分如發芽、生葉、開花到結果。因此亞理斯多德認為的宇宙是屬於一個“目的因”的宇宙。它不是機械的變化。如果是機械的變化,應該先有部分,後有全體,而“目的因”則是由全體吸收它所需要的養份,產生其它的部份。

建立了“目的因”以後,亞理斯多德討論了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所謂時間和空間只是相對的,它附屬於存在,本身是不存在的。換言之,只有物體的運動變化,才能顯示出時間及空間的存在。如果萬物都不動,那就是永恆,沒有時間及空間了。因此所有運動變化都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給予它們活動的餘地。時、空加上以太就是宇宙,這個宇宙不是機械性的活動,它是具有目的的變化。

亞理斯多德以他的宇宙運動變化及具有目的的變化,來證明上帝是存在的。他認為一種運動,如果不是自動就是他動。如果是他動的話,一直推論下去,在許多他動後面,必然可以找到一個自動。如果所有的運動最後都可以追溯到最後的自動,這個完全自動而用不到其它的推動的存在,就是所謂的「上帝」。世界上存在能推動別的東西,自己本身是不動的叫作「第一原動不動者」。亞理斯多德用運動的論證,證明「上帝」的存在。他又用了因果來說明,他說:現在世界上的東西是成果,這此成果需要原因去製造或推動它。我們要探究這個原因本身是成果或者是完全的原因。如果是完全的原因,不需要另外的原因去創造的話,那它就是「上帝」本身。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