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6)〈學問之父〉 江銘輝 五夢網
十、靈魂論
在古希臘時代包括柏拉圖都談到靈魂來說明生命的奧祕,亞理斯多德也主張靈魂論。亞理斯多德將靈魂區分成生物和無生物,他說:只有生物才有靈魂且靈魂由下至上分為植物靈魂、動物靈魂和理性靈魂。這三個不同的「魂」之間也有關係,高級的必涵蓋低級的,低級的卻不能涵蓋高級的。最低級的植物魂只有新陳代謝的作用。這種魂在植物及動物身上都有,在植物身上它是獨立自存的。任何生物要繼續存在,都不可缺少這些作用。因此一切生物都有植物魂,而植物則僅有這種魂。感覺對於植物並不需要,因為植物不需移動就可以攝取養分(不運動的動物亦復如此)。動物具有運動能力,因此需要感覺。因為動物發現食物時,若不能辨認,則行動覓食也是枉然。因此動物具有較高級的「感覺靈魂」。高於動物魂的是人類的靈魂,這種最高級的靈魂除了包括了低級魂的一切能力外,更進而擁有理智。理智的作用有兩方面:就是科學、思考的能力與慎思明辨的能力。
十一、形上學(Ta Meta ta physika)
形上學的原名叫第一哲學或神學,為哲學中最高深的學問。它的原義是指「物理學後面的一部書」,共十四卷,是討論最終的存在,終極的原因及存在本身的著作。這是亞理斯多德死後才集成的一部著作,屬於超越所有自然科學的做學問方法。「人類天性渴望求知」這是亞理斯多德在「形上學」開宗明義所說的。雖然人類天性渴望求知,但是知識卻有不同的等級。例如憑經驗行事的「經驗家」,他只知道對於某種病症應下某種藥,但不知對症下藥的理由;其次是「技術家」,他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譬如他知道某人患的是感冒,並且知道治感冒的藥所以生效是因為其具有某種特性。他的技術目標在於獲得某種成果。但亞理斯多德認為最高層次的求知欲望是「智慧」,最高的智慧不在於產生或保障某種成果,亦即不在於功利實用方面,而在於純粹知識的探討,尋覓萬事萬物的第一原理。至於「智慧」所追求的探討方向,亞理斯多德在「自然學」中列舉四種:(1)物之實體或本質;(2)運動之源及運動原因;(3)形式與質料;(4)目的因。
(1)物之實體或本質
在講到實體或本質時,我們首先要談「範疇」。「範疇」在亞理斯多德思想裡面是思想的最根本元素,也就是構成概念的元素。在亞理斯多德的著作中,我們可以找到十類的範疇,以“黑板”為例,這十個範疇可表示如下:
亞理斯多德把十個範疇,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實體,另一類為屬性。屬性又分為三種不同等級:(a)狹義必須的:如三角形的三內角之和等於180度,這是定律,不可能有例外;(b)廣義必須的:如男人有鬍子就不完全百分之百是真的,因為可能有的男人不長鬍子;(c)偶然的:如某人考試得一百分,這種事不但不常發生,且常常例外。
在上面提及的範疇之中,除了實體之外,屬性的量和質都是必須的。亞理斯多德認為每一種東西都有這十個範疇。這些範疇表現人在宇宙的地位是:人是實體,屬於動物。也就是說,動物裡面有一種人;那麼怎麼樣的動物是人呢﹖答案是有理性的動物叫做人,也就是動物分為理性和無理性二種;可是動物也並非唯一的存在者,它前面還有生物,在生物之中有感覺的稱為動物,沒有感覺的稱為普通的生物;生物的前面又分為有生命的生物及沒有生命的普通物質;但是存在的物質也不是最前面的,最前面的是非物質了,這就是存在論。因此存在又分為二種:一種是有物質的,一種是非物質。因此從最原始的「存在」可往下類推得「存在物」、「生物」、「動物」和「人」。亞理斯多德形上學的設計,也就是討論「存在」的學問,也叫做「本體論」(on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