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5)〈学问之父〉江铭辉 五梦网
(五) 地球是由“土、水、空气、火”四种元素所构成,宇宙是由“以太”所构成
恩培多克勒斯(Empedokles, 公元前492-432)生于西西里岛的阿克拉加斯(Akragas)城,出身于显贵世家,但为人谦卑,曾参加推翻潜王政权,建立民主政权,他敏锐果断的领导才干,深得民众的爱戴,同时因为在解散建立三年的千人执政团、结束派系纷争、提出政治平等又广为人民的歌颂,所以人民皆期待他能接受王位,但却被他拒绝了。在精神生活上他本人喜欢过着自由和恬淡的生活,帮助城民摆脱骄傲,尤以仁德作表率,使城民和睦相处,而且阿克拉加斯土壤异常贫瘠,他设法改良水利,使土地肥沃。当时城中数次发生瘟疫,他发明药物,消除疾病,可说是一位传奇性的哲学家和民主政治家。恩培都克勒斯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在他的家乡及后来罗马的元老院都建有他的雕像。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英雄人物--加里波地(Giuseppe Garibaldi)和马志尼(Joseph Mazzini)特别崇拜他,认为是民主政治的先驱者。恩培都克勒斯在探讨宇宙问题的本源时,综合了前人对「太初」问题的学说,即泰尔斯(Thales)的「水」;赫拉克利图斯(Herakleitos,)的「火」;阿纳齐曼内斯(Anaximenes)的「气」,拿来当做物质的 组成元素。除「水」、「火」、「气」三种元素外,恩培都克勒斯又加上「土」共四种元素,认为万物是由这四种元素的生成变化和互相组合、分离,而成如今的大千世界。他进一步指出,这四种元素之间也有「爱」与「恨」,它们彼此因「爱」而统一,因「恨」而分离。
亚理斯多德引用恩培都克勒斯的学说,但他同时认为万物的结合与分离,绝不是由「爱」与「恨」造成。对此他提出其悖理之处说:「爱」与「恨」不可能既是由四元素所组成(质料因),又同时来推动四元素的结合与分离(动力因)。因此,他认为地球的万物(包括人类)除了是由纯物质的“土、水、空气、火”四种元素所构成外,最主要是宇宙间还有一种奇妙的元素“以太”(ether)(ether意为经常跑动)称为第五元素(图7),因为这四种元素彼此之间无法互相组合、分离,它们是靠以太才能作化学与物理的变化,除这些功能外,同时以太亦是人的经神体,脑的构成元素,也是构成天上众繁星的元素。地球万物也因为有了以太的加入,才会构成花花的大千世界。
构成人体的“土、水、空气、火”四元素中若有一种元素太多或太少,人就会生病;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肺部所积存的泥土成分将越来越多,而火的成分则越来越少,因此导致人的死亡。这四种元素都有一定的归宿,其中空气及火因为很轻,故都远离地球往上飞,至于水及泥土因为很重,故朝地球中心下落。上述这四种元素又与人类四种基本感觉「热、冷、湿、干」对应在一起。如冷、干对泥土,冷、湿对水,热、湿对空气,热、干对火。公元一百多年的时候,希腊名医伽列诺斯(公元129~199,希腊人,Klaudios Galenos)又以亚理斯多德的四元素和四感性为蓝本认为人体四种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保持平衡时,人就健康了。
以上是亚理斯多德以前希腊学者对万物和人体结构的看法,科学发达的今日虽已证明万物是由100余种的化学元素所组成,人体是系由细胞组成器官表现出来的形体。就内容而言,如果用今日科学数据去衡量,当然有些荒谬,但以他们那时代的化学和医学常识及可使用的仪器,仍然难能可贵。
图7:亚理斯多德认为泥土、水、空气、水四种元素是构成地球之四种元素,宇宙是由以太组成。
(在图中,人站在二个球上,表示土和水,手中拿着空气和火,天上的月亮和太阳是以太。)
(六) 有些动物是自然发生
亚理斯多德将不容易观察的低等动物及鳗鱼都列为自然发生的生物。例如,他认为蚯蚓是由泥土自然发生的,而鳗鱼是由蚯蚓变成的。今日我们已知道地球上的生物纵然是细菌或滤过性病毒也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由亲代生出(或分裂)出来。也就是生物不可能由无生物变成。但无论如何,地球上第一批生物总不是凭空捏造出来,它总归还是由无生物造成的。美国化学家尤雷(Harold Ureg)和他的学生米勒(Stanley Miller)在1953年实验得所证实之结论:原始地球的大气中可能含有甲烷(CH4)、氨(NH3)、水蒸气(H2O)及氢气(H2),这些气体受了闪电与紫外线的作用,化合成各种简单的有机物,再由这些简单的有机物互相作用成较复杂的物质(图8)。
图8:尤雷(右)和他的学生发现原始的生物可能由甲烷、氨、水蒸气及氢受了闪电作用,化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