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1)〈學問之父〉
圖1:亞理斯多德
一、 前言
亞里斯多德是世界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黑格爾贊美說:「如果世界上真有人類導師的話,就因該像亞里斯多德這樣的人。
二、 亞里斯多德出生
西元前384年,亞理斯多德(Aristotle)(圖1)生於愛琴海西北岸的洽爾西迪斯(chalcidice)半島上的斯塔吉拉(Stagira),大約在今日希臘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 )東方55公里。
他的父親尼高馬丘斯(Nicomachus)曾任馬其頓國王亞米塔斯二世(AmyntasⅡ)的御醫,亞米塔斯二世就是亞理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母親菲斯蒂斯(Phaestis)。亞理斯多德,自幼便死了父母,由他的姊姊亞里妮斯特(Arimneste)和姊夫阿塔尼奴斯‧普羅贊諾斯(Atarneus Proxenus)撫育長大。
三、 進柏拉圖學園
17歲時,他讀到了“柏拉圖的對話錄”深為這些對話所吸引。於是便離開了故鄉來到當時希臘世界的文化中心〈雅典〉,就學於柏拉圖(Plato)創辦的柏拉圖學園。亞理斯多德在這所學園就讀的時間很長,從17歲到37歲總共唸了20年。他頭腦清晰、思維敏銳、擅長談吐、勤奮好學,終於成為柏拉圖學生中最有聲望的一位。
亞里斯多德初入學園時,柏拉圖尚在西西里島訪問未歸。有一次在學園與雅典另一著名學校進行一場大論戰中,亞里斯多德有力的批判對方過分注重實用觀念,並指其理論貧乏,只會強詞奪理,難登學術大雅之堂,為學園爭取莫大榮譽,贏得柏拉圖對這位學生的才華大加讚嘆,並稱他為學園的奴斯(nous,具有心靈、理智、核心等意思),在他的住處題上「讀書人之屋」(The House of the Reader)。後來又提昇他為學園的教師,講授修辭學。20年的朝夕相處使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師生之間結下了深厚情誼。亞里斯多德雖然非常敬仰自己偉大的老師,但他並不盲從,有他的獨立見解,當柏拉圖在世時,就經常提出自己與老師不同的意見,柏拉圖因此稱他為「小駒」(小馬駒吃飽奶後,就會踢牠的母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充分表現在亞理斯多德身上。
四、小亞細亞旅遊
西元前348年,也就是柏拉圖死後不久,亞理斯多德因為被歸類為馬其頓派,同時柏拉圖學園不重視他所喜愛的生物學,於是就在柏拉圖學園決定由柏拉圖的侄子史伯西普士(Speusippus)繼續主持的時候,亞理斯多德與好友贊諾克拉底斯(Xenocrates)便離開雅典到小亞細亞去旅遊,研究他最喜好的生物學及博物學。他那些浩繁的動物學、植物學大作就是這段時間寫成的。最後亞理斯多德到了特洛德(Troad)的阿梭斯(Assos)建立了柏拉圖學園之分院,並且在此地娶了統治者赫米亞士(Hermias)的侄女也是義女琵狄雅斯(Pythias)。在這個分院,他熱心的教授哲學、討論宇宙和探討人生的問題。但不久,赫米亞士國王與馬其頓的菲力普二世(Philip Ⅱ)國王聯合出擊波斯軍隊,但反而被波斯人以詭計擒獲。亞理斯多德只好結束學院,開始過著逃亡的生活。
四、 擔任亞歷山大的老師
西元前343年,亞理斯多德應馬其頓國王菲力普二世之聘請,擔任13歲王子亞歷山大(Alexander)(圖2)的老師。亞歷山大接受亞理斯多德教誨三年之後,不再熱衷於追求學問,開始學習軍事。亞理斯多德便回到他的故鄉斯塔吉拉。
圖2:亞歷山大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