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4)〈古时候最伟大的哲学和数学导师〉江铭辉 五梦网
十、〈飨宴〉篇的著作
柏拉图一生追求至高无尚的“灵性美”,这可由他的名著〈飨宴〉中看出。飨宴是希腊市民在冠礼、结婚、葬礼、祭典的场合所举行的酒宴。人们在酒宴中,互相敬酒、唱歌吟诗、彼此交谈、以及讨论学理、艺术……等等。柏拉图的〈飨宴〉是以庆祝一位年轻诗人得奖而举行的飨宴为背景。在宴会上,人人轮流赞美爱神爱罗斯〔Eros: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丘比特(Cupid)〕,并发表对爱的看法。有人建议把一对对的情侣组成军队;在当时希腊人的习惯上「爱」是指少年人之间的纯贞爱情,情侣之间为了不愿让别人看见自己丑陋的行为,因而当兵,奋勇作战以赢得别人的赞美。喜剧诗人亚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发表了一段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奇特演说,他说过去的人是由两个人凑合而成的,因触怒天神,将两人劈开,人为了追求被劈开的另外一半乃产生「爱」。最后由苏格拉底发表他的看法,他说:爱神爱罗斯之父是富有且美与善的智慧之神,母亲为赤贫者。因此,他一生中既非富裕但也不是赤贫,大概介于富与赤贫之间,知和无知之间,所以爱本身是中性的,它不是属于「美」或「丑」的问题,它是一种欲望,一种要追求「美」的欲望。爱有等级,最低级的是追求胴体美,其次是追求行为、抽象的美,再高一级的是追求灵魂的美,最高级的是追求心灵向往的美的本质,亦即永恒的美,超越生死变化的美。借着苏格拉底的口,柏拉图表达出自己对「爱」的思想和看法。换言之,如能对美的本质发出真实的爱慕,才是所谓「柏拉图式的恋爱」,但是今日所谓之柏拉图式的恋爱却被限于异性之间「精神上的恋爱」,与柏拉图本意相去太远。
那么人的心灵怎样才能超升到至高的美呢?柏拉图在他的费德拉斯篇(Phaedrus)讨论到这个问题。书中谈到灵魂不死,它不是被创造的,本身包括生命的原理。灵魂的本性就像两匹马,一匹为良驹、一匹为劣马。车夫的工作很艰巨,因为他必须驾御这两匹马向天上驶去,追随神祇到达理念的境界(如图4)。在此境界有真正的理念本体,它无色无形、寂然不动,只有灵魂的驾驶者〈理性〉可以默观。但灵魂因为受到劣马的拉扯,只能默观片刻(每个灵魂默观的时间和领悟皆不同),然后跌落到人间与形体结合,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理念界默观时间较久且悟性高的灵魂,当它与肉体结合时,会成为一个将自己奉献给智慧和爱情的人,反之则会成为对真和美的追寻没有兴趣的俗人。在降落于物质世界的灵魂,它理性本体的回忆须藉美而复苏。人一旦看到美,当即发现它的光辉,眼睛乃感官中最尖锐者,虽然看不见理性「本体」,但是却能体会到「美」。美是尘世世界与理性世界之间的桥梁,美使人发出爱情的本质,引导人奔向理性世界。
图4:灵魂本性就像两匹马,由车夫驾驶,一匹为良驹、一匹为劣马,车夫的工作很艰巨。
十一、〈米诺〉篇的著作
在〈米诺〉篇,柏拉图首先提出:所谓的「学习」仅是我们的「回忆」而已。我们一切的知识都是灵魂由理念界带下来的,灵魂具有清晰、明了的观念。
可是当灵魂降落到肉体里面,就被束缚在肉体之内。只能以肉体的感官当做灵魂的窗户,从这些窗户可以透视外在世界的一点事物。当灵魂从这些窗户看到某种事物时,就「记忆」起自己曾在观念界认识的此样事物,此即领悟,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因此人要勤于学习与领悟。柏拉图的「回忆」之说的来源是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轮回思想的影响。
十二、〈费多〉篇的著作
如果我们说〈飨宴〉是叙述关于追求人生在世理想的一部书,〈费多〉(Phaedo)一书则是专门讨论“死亡”。关于“生”,柏拉图提出了“爱”。关于“死亡”,柏拉图提出“灵魂不死”。因为人的灵魂不死,人生才有希望,才能有意义地生活下去,才能够选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逃避自己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在讨论“死亡”问题之时,柏拉图只承认肉体会死,灵魂则是不灭。
十三、〈迪美阿斯〉篇的著作
这是柏拉图的宇宙论,在此篇中,柏拉图认为宇宙最初的情况系呈现一片混乱,后来造化之神看得过意不去,设法把物质宇宙整理得井然有序,然后在“次序”上面再加上人文世界的东西,并向最高的“善神”借了灵魂到这个世界上来,因此人就降临到这个世界,人类在这个世界最主要的是要领导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