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5)〈解放黑人的偉人〉江銘輝 五夢網
二十、奴隸問題
19世紀30至5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奴隸制的存廢問題逐步成為美國政治生活的中心問題,這時出現了聲勢浩大的廢奴運動。地下鐵道協會秘密地幫助幾萬名黑人奴隸從南部逃往北部或加拿大去。
接著,斯托夫人(Mrs. Stowe:圖7)撰寫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於1852年問世。小說控訴了奴隸主迫害黑人奴隸的駭人聽聞罪行,震驚了全國。林肯說斯托夫人是"發動內戰的小婦人"。後來約翰·布朗(John Brown)於1859年領導美國人民在哈伯斯費裡舉行武裝起義,要求廢除奴隸制,並逮捕一些園主,解放了許多奴隸。他的起義被維吉尼亞的軍事家、將軍羅伯特‧李派軍隊鎮壓,他被逮捕並被處決。約翰‧布朗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把反奴隸制的鬥爭推向高潮。
圖7:斯托夫人(摘自維基百科:作者Portrait by Richmond; engraved by Ritchie)
二十一、共和黨的成立
1850年代,蓄奴的園主操縱國會和最高法院,通過了許多有利奴隸制擴張的法案和判決,並在堪薩斯掀起暴亂。為了對付蓄奴園主的攻勢,1854年一切反奴隸制度的各黨派組成了新政黨“共和黨”,並在1856年競選中提出自己"反對奴隸擴張"的綱領。
二十二、林肯加入共和黨
1849年,林肯四十歲時,在政壇上失意,似乎已無混跡官場的前途。
1854年,四十五歲退出政壇約五年後,一場新的地區性危機使林肯得以東山再起,一躍而為治國之才。是年其政治對手道格拉斯(Stephan Arnold Douglas)使用權術在國會中通過一項議案,這使得共和賞抬頭,加速了輝格黨的解體。
1854年,圍繞對奴隸制微妙的妥協格局又出現新的裂痕。自由的北方和蓄奴的南方都把對方的傳統和做法看成對自己的致命威脅。林肯被吸引到這場爭論中,進而逐漸重新進入公眾視線。無論是他自己抓住了時機,還是時機推他站出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國家因此而走運:美國在亟需之際,找到了自己最偉大的領袖。
1856年,林肯加入了共和黨,很快成為該黨公認的政治領袖。從1854年開始,他多次發表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演說,明確表示:讓奴隸制擴張到西部去是錯誤的,應該劃分奴隸州和自由州的南北地理界限,同時《密蘇裡妥協案》必須恢復,且必須禁止奴隸制度。
二十三、密蘇裡妥協案
1790年,南北雙方的統治者就為新州變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的問題達成一個協議,規定在北緯39度43分處劃一界線,線以北為自由州,線以南為畜奴州,以後新州加入合眾國都照此辦理。可是到了1820年,在國會討論密蘇裡州加入聯邦問題的時候,南北雙方又發生了爭吵。密蘇裡州中有大量奴隸主人,但密蘇裡州的土地在界線以北,密蘇裡州究竟以自由州還是蓄奴州的身份加入合眾國,成為北部資產階級和南部種植場奴隸主人爭執的中心。後來,南北雙方簽訂了一項協定,規定從麻塞諸塞州劃出一個緬因州,作為自由州加入合眾國,而密蘇裡州則作為蓄奴州加入合眾國;並將蓄奴州和自由州劃分改為北緯36度30分為分界線,這條線以南的領土允許奴隸制存在,線以北的領土禁止奴隸制。這個協議表明,北部的資產階級向南部的種植奴隸主做了讓步,因此這個協議被稱為“密蘇裡妥協案”。但是,由於南北雙方這一制度的根本矛盾沒有解決,所以妥協只能取得暫時的平衡。
二十四、競選參議員失敗
1855年,林肯決定捲土重來,出馬角逐參議員,1856年6月,尹利諾州的共和黨員在春田市集會,以推選一位候選人和民主黨的道格拉斯(Stephan Arnold Douglas)角逐聯邦參議員。會議上,「全部支援林肯」的旗幟展開在會場上,林肯輕易贏得提名。
1858年6月16日,林肯發表正式和道格拉斯競選的演說。演說內容的簡潔有力、嚴謹精確和不拘俗體的形式,引起北方各共和黨領袖的注意。林肯表示,蓄黑奴,不僅是自私,還牽涉到道德上的錯誤。導致「一個內部不和睦的家庭」,他繼續道:「政府不能永遠忍 受一半奴隸一半自由的狀態,我不希望聯邦分崩離析, 我不希望家庭瓦解,我的確期望它終止分裂。」
在以奴隸制為主題下,林肯與道格拉斯先後在伊利諾州的奧塔瓦等地進行7次大辯論。林肯用生動、令人信服的語言闡述廠他的反奴隸制的主張。他的解放黑人奴隸思想日益成熟。
可惜當時的參議員是由州議會議員選出的,而不是由整體州民選出的,當時共和黨的議員人士較少,所以林肯落敗。
林肯競選參議員雖然失敗了,但這次辯論卻吸引了為數空前的聽眾。各大城市的報刊都刊載了辯論的全文,全國數百萬人都讀了它。林肯反對奴隸制的主張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資產階級的信任,這為他1860年總統競選擊敗對手創造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