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諾(4)〈芝諾悖論〉江銘輝 五夢網
(三) 飛箭(arrow)靜止說
芝諾說:「飛箭在任何一個確定的時刻只能佔據空間的一個特定的位置,因此在這一瞬間它就靜上在這個位置上。」於是所謂運動,只是許多靜止的總和。對於這個悖論,亞理斯多德首先提出批評,他說:時間是連續的,不是由不可分的“現在”組成的,正如別的任何量,也都不是由不可分的“部分組合”,又說:在時間裡,確有一種不可分的東西,我們把它稱之為“現在”。因此這個問題就便成討論“現在”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只知道“數”只有“有理數”的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人,飛箭會發生短暫的停頓是有它的道理的,因為有理數(1,1/2,1/3,1/4……)的兩數之間是不連續且可數的,若將飛箭所飛行的距離分割成無限個有理數的點(X1,X2,……Xn……),同時也把飛箭所經過的時間也分成無限個有理數點(t1,t2,t3……tn……)。將距離的點與時間的點做“一對一”對映,即(X1,t1),(X2,t2),……(Xn,tn)……。因為X1,X2……Xn是不連續的,且兩數中間還有一大堆無理數,譬如X1和X2之間有許多無理數。所以對每個距離Xn來講它有一個現在的時間tn與之對映,也就是飛箭的在tn這個時刻,它是靜止的。一直要等到tn+1時,它才會再移動到Xn+1的位置(如
圖9)。
芝諾的飛箭靜止說是居於“有理數”的觀點來解釋的,如果自然界只存在有理數而沒有無理數存在,則的確飛箭有一段時間是可用“靜止”不動來解釋。但是由於距離和時間都可分割為無限不可數的點且這些點是連續的,因此在任一給定的瞬刻飛箭雖然是不動的,但在由無限多瞬間組成的連續體上飛箭是不停在動的。這個觀念我們可從伽利略(Galilei Galelieo)在他於1638年出版的〈新科學對話〉中所說明的關於使二線上的點正確的對應及康托爾(Georg Cantor)的實數集的連續體假設得到滿意的解釋。
圖9:將距離分為x1,x2……xn,xn+1……x∞的點,時間也分為t1,t2……tn,tn+1……t∞的點。則在時間tn時,飛箭來到距離xn的點,往後有一段非常微小的時間(tn+1,tn),飛箭是靜止的,一直到時間變成tn+1時,飛箭才從距離xn跳到距離xn+1。
如圖10,於圖中設CD是飛箭從起始點到終點的距離,AB是飛箭起時到終點的時間,若從點O向AB上的點P劃一條直線時,此直線必定通過CD上的一點P1,也就是說在時間軸AB上的任一點P,必然有距離軸CD之一點與之對應。由於時間在AB時間軸上是從A點開始無限的延伸,因此飛箭也跟著從C點開始經無限連續點到達終點D。也就是說在任一給定的瞬刻P點飛箭是不動的靜止在P1點,但在無限多的“瞬刻”組成的連續體上飛箭是隨時間的延伸而運動的。
圖10:二線上的點正確的對應
(四) 運動場(Stadium)悖論
這個問題敘述有關運動場上運動物體的悖論:如圖11,運動場跑道上有A、B、C三隊選手,選手體形相同、人數一樣,他們排成三隊,A隊從起點到中點,B隊從中點往左右排開,C隊從中點到終點。此時A、C兩隊向中點奔跑、B對則留在原地靜止不動,芝諾從此出發說明:整段時間和它的一半時間是相等。
芝諾論的悖論可用以下來說明:
圖11:A、B、C三對選手,B對往前奔跑、A對向後奔跑、另C對留在原地靜止不動
如圖11,設有A、B、C三對選手,每對各5人,每隊分為4等分(每位選手相距d公尺)。用a0,…,a4;b0,…,b4;c0,…,c4來代表這三對選手。現在A、C各向中央方向以等速運動,而B不動。經過時間t之後,A、B、C三對全部對齊(如圖11)。
圖12:三隊選手整齊排成三隊
這時A上的a2和B上的b2對齊,而原先a2是和b0對齊的,故a2通過了距離2d。另一方面,c4原先是和a0對齊的,現在卻和a4對齊(圖12),可見a4已通過4d的距離。由此看來,c4要想通過2d的距離(和a3對齊),只要一半時間就夠了。齊諾因此得到一個結論:時間的一半和它的全體時間相等。這問題錯誤的地方很容易看出,亞理斯多德首先指出錯誤之處,他說:1.芝諾把運動著的物體將要通過的兩個物體的狀態混在一起,一個是靜止的,一個是反相運動的;2.他把運動著的物體要通過的所有時間(通過一個是靜止的時間及通過一個是反相運動的時間)皆當作應該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