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 (7)〈發明大王〉 江銘輝 五夢網
三十一、發明電影(製造與改良)
再說迪克森,奉愛迪生的命令去製作活動電影放映機時,他決定用輕而敏感度高的物質作為,然後把它安置在照相機裡面。每拍攝一張相片,相機內的圓筒就輕輕地轉動一下,所以當影拍完,膠卷也全部捲繞在圓筒上。如果把這卷膠卷放在放映機裡轉動,顯現出來的畫面就好像會活動一樣。
1889年10月,愛迪生從巴黎返回,活動電影放映機也製成。於是愛迪生在1891年申請專利,稱為電影攝影機( Kinetograph),這時仍然沒有大螢幕,觀看者從小孔窺視。
很快地,電影放映室在紐約開設,並在1894年蔓延到其他主要城市。
迪克森後來幫助競爭對手發展電影放映機(Mutoscope),被解僱了。迪克森接著就與哈里‧馬文(Harry Marvin)成立美國電影放映機有限公司。
這時英國有一位攝影師佛里瑟.葛林(Friese Greene)正在實驗國伊士曼(George Eastman)所發明的連續拍照賽璐珞電影膠卷來製作電影。
愛迪生掌握了這種伊士曼膠卷的特性,把它製成長條形的膠捲,而且,他也很快地製造了一個適合使用長條膠卷的攝影機,膠捲可以在攝影機裡以固定的速度轉動。而為了要看拍攝的成果,他又發明了一個直接從洞孔以眼睛觀賞影片的放映機來配合。同時,他也構思如何把拍攝的影片投射到大螢幕上。
1891 年 5 月 20 日,活動電影放映機第一次公開放映。它是「以持續的速度,垂直地在兩線軸中走動」(圖7)
圖7:活動電影放映機內部構造,櫥櫃的上方有一個觀看孔(摘自維基百科)。
後來,他的實驗室開始採用約翰‧卡爾巴特 ( John Carbutt ) 提供的感光賽璐珞片,這種材料可以裹在圓筒上,提供一個效果大大優於以前的攝影基底。
早期的電影是默片(人們只能看電影中演員的動作,無法聽到演員生音) 1912年,愛迪生又創出有聲活動電影,他把既成的兩大發明,留聲機和活動電影合而為一,他自己說,當研究活動電影時,早就想把形像和聲音同時生起。可是實際上諸多困難,就在無聲電發明以後,經過了無數次的研究和試驗,過了二十餘年,這理想方能實現。
三十二、電影投影機
早期的電影院是裡面放著數台放應機,一台機械,放映中,只有一個人觀看,不像現在的電影,投射在大螢幕上,同時許多人都能觀賞(圖8)。
圖8:早期電影放映院(摘自維基百科,作者:US Gov)
1895年,活動電影放映機在另一種新的便宜的窺視的設備 “妙透鏡”的挑戰下失去電影市場,妙透鏡就像機器化的“手翻書”,以一套手搖桿和機械軸心,帶動一盤冊頁,使圖像或影像的長度延伸,產生運動的視覺效果。在新產品商業化的第二年,活動電影放映機的銷售額下降了95%,只有4,000元美金。1895年4月,離職的迪克森自己研製了一套電影放映系統。5月20日,在紐約舉行了第一場商業銀幕電影的放映,片長4分鐘,內容是一場拳擊賽。
1896年初,愛迪生將他的注意力轉到改良一項投影技術:快速放射性分析器(Phantoscope),這項技術是由年輕的發明家查理斯·法蘭西斯·詹金斯(Charles Francis Jenkins)和湯瑪斯·阿爾馬特(Thomas Armat)發現,這個系統的專利被雷夫和甘蒙獲得,將之稱為早期電影放映機(Vitascope),而愛迪生作為該機器的發明者。在迪克森離開愛迪生公司後,活動電影放映機很快被封存,愛迪生在有聲電影的工作也暫停了一段時間。一年後,愛迪生開始研究他自己的放映系統“投射器”(Projectoscope)。1912年,他研製成功了昂貴的“家用投影機”(Home Projecting Kinetoscope),使用三條平行的22毫米膠片。4年後,愛迪生研製出他最後的重要的電影技術,一個劇院系統,被稱作“超級活動電影放映機”(Super Kinetoscope)。從1897年開始,愛迪生公司的大部分創新的電影技術涉及活動電影放映機相關的專利,並利用這個專利對競爭對手採取控告威脅或者進行控告,來施加壓力或者防止對方的競爭。
電影能放映在螢幕上,在加上配合留聲機,就是現在的有聲電影,觀賞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