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5)〈閃電探測者〉 江銘輝 五夢網
二十、風箏實驗(圖5)
圖5: 富蘭克林用風箏從天空導引閃電 (摘自維基百科:作者Benjamin West)
但怎樣能將天上的電引到地面的萊頓瓶呢?用竹竿顯然架不了多高,即使架在建築物上,比起高高的天空也是太低矮了。
富蘭克林苦思多日。突然,他的眼睛一亮,何不用風箏來引天電呢?於是,他和兒子威廉一起用很輕的杉木做成一個十字架,十字架上繫上絲綢布,成了一個大風箏。然後把一根很細的鐵絲固定在十字架的直木條的頂端,鐵絲要超出木架約20釐米,這樣可以引下天空中的電電了。鐵絲末端與放風箏的繩子相連,繩子是由綢絲作成的。繩子的末端繫著銅鑰匙。
1752年7月的一天,美國費城的上空陰雲密布。富蘭克林知道,盼望多日的暴風雨就要來了。他喊著兒子威廉,拿上大風箏,包好萊頓瓶,跑到了離家不遠的田野上。強風吹著風箏扶搖直上,轉眼就飛入雲霄。隨著一陣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
不一會兒,富蘭克林父子倆的外衣便被淋濕後已經成為導線。為了防止將電引到自己身上,富蘭克林用一塊乾綢巾包住拉手,準把風箏線的上的銅鑰匙引到萊頓瓶。
這時,風箏穿過帶有雷電的雲層,閃電在風箏上閃爍,雷聲隆隆。富蘭克林發現絲線上的毛毛頭全都豎立了起來,他斷定整個風箏帶電了。當他感到握著風箏線的手有些麻麻的感覺,就把另一隻手的手指靠近銅鑰匙,頃刻之間,鑰匙上射出一串串火花。
"哎喲!"富蘭克林叫喊了一聲,趕緊將手指抽回,無限的歡樂也像電流一樣傳遍他的全身。他喊起來:"威廉,我受到電擊了!我們捕捉到了天電!"
他顧不得危險,讓兒子拿出來萊頓瓶,將銅鑰匙移近萊
頓瓶的金屬球,直接給萊頓瓶充了電。就這樣,過去神祕而可怕的天電被富蘭克林裝進了瓶子。
事後,富蘭克林用收集起來的天電做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講明它的性質與萊頓瓶的電完全相同,天電只不過是劇烈的放電而已。
但我們應該指出的是: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是很危險的,那次他沒有出現意外,完全是僥倖。
富蘭克林用儲存在萊頓瓶中的電,來做點燃酒精燈的試驗。結果,火花立刻把燈點亮,正說明了天空的電和人工摩擦產生的電是完全一樣。雷電之謎終於被完全揭發。
這一偉大的發現公佈後,引起全世界科學家的注目。
二十一、發明避雷針
弄清了天電的性質,富蘭克林想起他平時用萊頓瓶做實驗時,發現尖端更易放電的現象。他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電原理將天空威力巨大的雷電引入地下,以避免建築物遭雷擊。
他開始著手進行將雷電引入地下的試驗。他請鐵匠製了一根三公尺長、頂端呈尖形的鐵棒,然後把它固定在煙囪上,高高聳立在屋頂上,鐵棒的末端繫著一根金屬線,並把它在室內的部分套上玻璃管。
1760年,某天晚上,狂風暴雨之中,突然轟隆一聲巨響,把全家都驚醒了。富蘭克林趕緊起身觀察,發現繫在金屬線上的兩個鈴鐺之間閃著白光。
他向驚愕不已的家人解釋:
「這白光是打在我們屋頂上的雷電。還好裝上了金屬棒,又繫金屬線,把它引到地下去了。不然我們的房子早被雷畫擊毀了。」
富蘭克林將它稱為避雷針。這項發明公佈之後,不知挽救了多少
人的生命,便多少建築物免遭毀壞。人類能在某種程度上認識和控制自然,富蘭克林有相當的傑出貢獻。
二十二、研究氣象
除了研究電以外,班傑明·富蘭克林對氣象學亦有所貢獻。為了替他的報章尋找新聞,他經常到農夫市場去收集消息。他發現風暴經常在某地出現,然後在別的地方亦有風暴。他相信兩者可能其實是同一個風暴,因此提出風暴會移動,最後衍生了日後出現的天氣分析、天氣圖,改變了單純依靠目测預報的方法。當時的美洲自然哲學會很重視他的氣象報告,推崇他傑出的氣象學家。
二十三、殖民地聯盟自治
1754年6月,他率領賓夕法尼亞州代表參加在紐約州奥尔巴尼舉行的殖民地大會,提出各殖民聯合的計劃,明確地提出建立要求殖民地聯盟自治。雖然當時計劃沒有被接納,但當中的不少內容之後被放進了美國的憲法內。1757年,他代表賓夕法尼亞州人到英國向英王陳述,居住了五年,期間向英國人民及政府官員闡述了殖民地的狀況和意見。牛津大學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在這段時間頒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亦是在這段時間為威廉‧富蘭克林(William Franklin)奔走,使他成功當上新澤西州的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