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6)〈近代物理學的奠基者〉 江銘輝 五夢網
二十六、1616年禁令
1615年,敵對的教會勢力聯合攻擊伽利略為哥白尼學說辯護的論點,控告他違反基督教義。是年冬,伽利略第三次去羅馬,爭取免於受到懲處及允許他宣傳哥白尼學說。教廷默認了前者,拒絕了後者。教皇保羅五世在紅衣主教貝拉爾米內(Robert Bellarmine)的建議下,於1616年下達了著名的 "1616年禁令",將哥白尼的著作劃入禁書之列,並將伽利略召到羅馬,警告他不得再公開支持哥白尼學說。
二十七、試金者
這場劫難暫時平息下來了。但是在1618年,另一件天象事件掀起了另一波論戰。由於天際出現了三顆清晰可見的慧星;一位耶穌會的科學家葛拉西(Orazio Grassi),宣稱慧星的軌道是直線的,而且還提出許多圖解以符合古老的亞里斯多德說法: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點。
因此伽利略寫了一本名叫「試金者」(The Assayer)的書,公然抨擊葛拉西和耶穌會的謬論,書中採用哥白尼的理論闡釋觀測到的慧星軌跡,此舉無疑表明與羅馬教會對抗。
慧星的軌跡是可用望遠鏡追蹤的。它明顯地不成一直線,而是呈一條曲線前進。伽利略應用當時最新的數學,證明它完全符合哥白尼的理論,將亞里斯多德的說法又推翻了。
但羅馬教庭對伽利略的證明根本置之不理,再次否認這位科學家的成就,1624年,60歲的伽利略再度被傳喚至羅馬受審。
二十八、第四次去羅馬
1623年,伽利略的故友巴柏里尼(Maffeo Barberini)當選為教皇,稱烏爾班八世,他原是一位以保護科學藝術而聞名的主教。1624年,伽利略第四次去羅馬,先後6次晉見教皇,希望能獲得同情和理解,以維護新興科學的生機。他力圖說明,日心說可以與基督教義相協調,但終無效果,教皇堅持 "1616年禁令",只允許他寫一部同時介紹日心說和地心說的書,但結論是:哥白尼的觀點是錯誤的。
二十九、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
接過羅馬教皇的命令後,伽利略開始慢慢地寫他的著作:《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圖9)。
圖9:伽利略《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的封面
這本書內容是由一位市民、一位具有新觀念的科學家及一位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學者三位對兩種宇宙體系(一種是指地心學說的托勒密,另一個世界是指哥白尼的地動說),作了四天的談話。
第一天批駁亞里士多德關於天體的組成與性質完全不同於地球的謬論,用大量天文觀察事實,證明了"天不變"、"天地有別"的觀點是錯誤的。提出了"運動並不一種變化,它並不導致生長和毀滅"的重要見解。
第二天論證了地球的週日運動,駁斥地球不動的觀點。
第三天討論了地球的週年運動。
第四天討論潮汐運動,錯誤地認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雙重運動是產生潮汐的原因,並以此作為地動的證據。
書中並引導讀者走向地動說,因此讀者讀了此書,自己就會得出結論:地球就是動的。 1632年2月,《對話》出版了。書本一印出來,馬上將被搶購一空。全歐洲都來向他祝賀,定購。
8月間,突然從羅馬來了一道命令,立即停止銷售。
三十、受審
1633年2月,羅馬的宗教法庭拘捕伽利略,前往羅馬,這時伽利略已經69歲了。
1633年4月伽利略開始接受審判。
1633年6月22日,在望聖瑪麗亞修女院的大廳上,由10名樞機主教聯席宣判:主要罪名是違反 1616年禁令"和聖經教義。伽利略被迫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在教廷已裹好的 "悔過書"上簽字。主審官宣佈: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對話》必須焚絕,並且禁止出版或重印的其他著作。此判決書立即通報整個天主教世界,凡設有大學的城市均須聚眾宣讀,以儆效尤。
宗教裁判所的判決隨後又改為在家軟禁,指定由故友皮柯羅米尼大主教在錫耶納(Picclomini, Ascanico)的私宅中看管他,規定禁止會客,每天書寫的材料均需上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