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2)〈近代物理學的奠基者〉 江銘輝 五夢網
七、 發現單擺等時性
伽利略在比薩大學念書時,發現了他的第一個物理定律。這個發現還得歸功於教會呢!
他在比薩大學時,每個禮拜天都固定到比薩天主教堂望彌撒。西元1583年的一個星期天,像往常一樣,他穿上體面的長袍,隨著望彌撒的人群到教堂去。
似乎命中注定,這個星期天,禮拜儀式是由一位來訪的教士主持,他應邀講了一篇非常冗長無聊的演說。沒多久,伽利略就感到不耐煩了,眼睛開始在教堂的拱形天花板上望來望去。這時,他的目光被頭頂上一盞來回擺盪的吊燈所吸引;沒有一會兒功夫,他似乎被吊燈來回擺盪的韻律給催眠了。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腦際。以前他也曾見過許多擺動中的物體,可是從未認真研究其中蘊含的意義。
他發現有時候吊燈擺動的幅度較短,有時候則因為風吹的關係,擺動的幅度變長。然而,無論擺動幅度的大小,吊燈完成一次擺動所花費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他沒有任何可計算擺動所需要時間的計時器,便依照他在大學裡做實驗時用的方法,以自己的脈搏跳動來測量。
當沉悶的講道結束時,伽利略對這個發現也有了明確的結論:從一端盪到另外一端,每一次擺動來回所花費的時間皆相同;即使因風吹而擺動的幅度加大,結果擺動時間仍是不變。
彌撒結束後,伽利略馬上衝回他在學校的住所,開始以住所的吊燈做起實驗。將吊燈以不同擺動幅度,測其擺動時間,再以不同長度的線懸掛重物,然後再測擺動時間,當然唯一的測時器是自己的脈搏跳動,這樣擺動實驗。雖然測量方法不是十分精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正確的。
八、 第一個準時且實用的鐘
伽利略因此發明了鐘擺,並公佈鐘擺的原理:「無論鐘擺擺動的幅度如何,完成一次擺動所需的時間皆同。」科學家稱此為 「單擺的等時性」。
發現單擺的等時性後,伽利略進一步做深入的研究。他用各種不同的重物或 「擺錘」來製作形形色色的大型鐘擺,分別改變繩索的長度、擺錘的形狀,或繩索的種類並仔細記錄實驗結果,然後再從數據中按出其相關性。他發現如果用長度一定的繩索綁著錘,擺動週期,絲毫不受擺錘重量的影響,也就是說,在一定的繩索下,如果改變擺錘的重量,則週期是不變。
其次,相同的擺錘,但使用不同長度的繩索.伽利略發現這才是影響擺動時間的關鍵因素。經過多次反覆的實驗證明,擺動所需的時間與繩索長度的平方根或正比。
伽利略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則性。事實上,一直到下一個世紀,人們對於作用在物體上的重力與更多的認識之後,才找出答案。而十六世紀的科舉家則因還未有足夠的數學知識,所以對鐘擺的運動、無法給世人滿意的解釋。
今日用科學方法計算單擺週期的公式是:
T=2π√L/g
T是單擺擺動一次的時間,L是單擺的長度,g是重力加速度。
伽利略很快就想到這個新發現,可以用到許多地方。首先,就是利用擺錘來製造精確的時鐘。
十六世紀以前的科舉家對於短時間的測量,都感到十分頭痛。
那時候,長時間測時間是以日升和日落,當一天,短短短時間是利用「沙漏」。
伽利略本身也因為機器的計時不準確所造成的誤差,感到苦惱,而不得不依賴一些不精確的計時法。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用他自己的脈搏來測量,居然比當時任何的計時器都來得準確。
在伽利略生前應用鍾擺製造時鐘的想法,終於為人們所採用。不過後來時鐘的發明,發明者伽利略本身並未從中獲得利益。世界上最古老的時鐘是伽利略死後五十年,根據伽利略的構想製造的。
九、 學生生涯的結束
父親很快知道了伽利略沒有把精神放在醫科上,一意鑽研數學與實驗,同時家裡經濟也出狀況,便聲明不能供兒子上大學,必須讓兒子回到店鋪裡來幫忙。伽利略悲傷之極,1585年他離開比薩大學回到佛羅倫斯,這時伽利略已經21歲,4年大學生涯,居然沒有拿到文憑,但16世紀的義大利,一個人的聲譽,並不因為有沒有文憑而增損,完全憑個人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