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才子】丘逢甲(2) 江铭辉 五梦网
四、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中、日两国爆发甲午战争(因为光绪二十年是甲午年所以叫甲午战争)。第二年,清朝的军队在朝鲜的平壤被打败,不久后新成立北洋舰队也在渤海战役中溃不成军。清廷被迫派李鸿章到日本的下关(马关)签订「中日和约」又称马关条约),其中与台湾有关才的条约内容是:
(一)、清廷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给日本。
(二)、在台湾、澎湖的居民,在两年内可以选择居住在台湾,或迁回大陆。
在条约订定前,垂帘听政的满清慈禧太后曾问李鸿章:「日本要台湾和澎湖,可以割让吗?」那时,面临内忧外患,搞得焦头烂额的李鸿章,为了赶紧结束战争,竟然味着良心说:「台湾,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割之可也。」慈禧太后听了,就批准了。
消息传来,台湾巡抚唐景崧马上就昏倒,等他醒来后,拍电报向北京查证,两天之后得到回音,要他带着台湾的文武官员回大陆。于是,许多官员就连夜打包走了,台湾首富林维源也跟着回大陆了。
对于台湾割让给日本,身兼南洋大臣与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很不谅解,私下出主意,要唐景崧以「台湾自保」,并请俄国、德国、法国出面,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并请求英国担负台湾防务。
俄、德、法三国真的出面了,但是日本的态度非常强取,仅答应让清廷买回辽东半岛,这就是所谓的「三国干涉还辽」。由于远东半岛对列强的利益影响比较大,所以,辽东半岛的事解决以后,三国对台湾问题就显得兴趣缺缺。至于英国,则更是不愿意得罪日本而放手不管。
这时全台人心惶惶」,痛哭失声。许多人在台湾已经落地生根,有田产的,现在要他们抛弃辛苦打拼得来的成果,那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当时台湾400万人口中,为什么回大陆去的人只有六千多人的原因。
五、成立台湾民主国
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写下血书“抗倭守土”,并带头联名致电清廷,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忘”,愿意与驻台守军 “誓死守御”。
这时,许多百姓聚集在巡抚衙门,要求废止条哟,死守台湾。他们认为中、日战争是在千里外的渤海打的,为什么打输了,却要台湾、澎湖去陪葬?唐景崧将台湾民众的意见呈报朝廷,清廷却置之不理,引起百姓的不满。于是,许多的将军、士兵、官员、仕绅都要求唐景崧不要回去,并宣布台湾独立,成立「台湾民主国」,国号「永清」,以「蓝地黄虎」为旗帜,
推唐景崧为第一任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任总指挥,北、中、南分别由唐景林、丘逢甲、刘永福防守。
唐景崧就任那一天,是光绪21年(公元1895)5月25日。
很讽刺的,清廷把台湾抛弃了,台湾人民自组的「台湾民主国」,居还会用「永清」为年号,表示永远不抛弃清朝。
六、日军登台
就在唐景崧就任总统第五天,日军便以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的在澳底(现在的新北市市贡寮区)登陆了。唐景崧急忙派遣从广东召募来的军队前往防守,可是这些士兵都是为金钱而来的,既没有斗志,也没有「保卫乡土」的意识,而且各行其是,为了抢战功还起 了内哄,
彼此厮杀。这样的军队如何抵挡得住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日本军队 呢?因此,很快的就被个个击破。连在基隆的守 军,也在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弃守了,日本军队高兴的在基隆开庆功宴。
七、唐景崧逃离台湾
唐景崧接到消息,又看到台北城一片混乱,官兵变强盗,到处打家劫舍,呈现出无政府状态,吓得携家带眷逃到淡水的德国商行,频频电报,要丘逢甲率军北上支持,五天后,得不到援军的消息,他就搭乘德国商船离开台湾,回到厦门,这距他上任才不过十天而已,因此有人说他是「十日总统。」也有人说他懦弱,没有担当,但以当时情形,以及他本来没有意愿当台湾民主国的总统,是被「绑鸭子上架」无奈当上总统。他的逃离台湾是必然的。如果他继续留在台湾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才败逃到厦门,在厦门肯定会被清廷以「叛国罪」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