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才子】丘逢甲(4) 江銘輝 五夢網
十四、作者對丘逢甲有無未戰挾款而走的評論
丘逢甲的離開台灣,曾經引起許多人不滿,以為他也不過是唐景崧之流的人物,平時大言不慚,臨難則一走了之,然而這並不是公平的批評,作者認為丘逢甲應該沒有未戰挾款而走,理由如下:
(一) 捲款而走
1. 唐景崧每天醇酒美人,丘逢甲孜孜兀兀地從事教育事業
唐景崧回大陸以後,身上有的是錢,因此在家鄉大造別墅、園亭,以醇酒美人終其晚年。
而丘逢甲如果有攜帶十幾萬兩回大陸,夠他榮華富貴一輩子,但他衣食不周,依然孜孜兀兀地從事他的教育事業,希望能夠由此而看到國家富強,台灣重歸祖國懷抱。
2. 十幾萬兩銀子攜帶不易
唐景崧曾提庫銀四十萬兩匯往上海,後來又匯解銀訂購大批軍火,這些銀兩實際都是為逃亡準備。因此很容易在回大陸時,拿到巨款。而丘逢甲並沒有將錢匯出的跡象,完全在匆忙之間,乘小船從鹿港回大陸,如果丘逢甲真有挾帶公款十餘萬銀兩一事,最有可能是要先匯款到大陸某地再取款。否則十餘萬銀兩的重量頗重,非有多人協助,實難搬移,且易暴露行蹤,不利於丘逢甲舉家(父母、家屬與隨從共二、三十人)避難。且事後也沒有暴露。
3.許多專家並沒有說丘逢甲挾款之事
吳德功本人參與過抗日保台的行動,《讓台記》中的記述多來自於親自的所見所聞,較為可信。但都沒有丘逢甲挾款之事,倒是明指了楊汝翼捲款逃離台灣,導致部下無所依靠。另外根據丘逢甲的門生所撰的文章中記載,丘逢甲離台時僅「收拾家財,別無所取。」
4. 丘逢甲在中日戰爭後,為了台灣民主國 資金不足,而變賣自己的家產,如果真的是,又何必在臨走前在貪一筆錢?
(二) 不戰而逃
丘逢甲有沒有不戰而逃,跟據歷史記載,日本從台北南下,一路從新竹戰到新竹、苗栗、潭子、台中、彰化一帶,都沒有提到丘逢甲名字,只提到義軍和義軍的將領,因此丘逢甲是否參加抗日20多天,是可以探討。筆者提出下列三個意見,供參考。
1. 唐景崧離台前,曾電召丘逢甲北上支援,如果丘逢甲想不戰而逃而逃,何必北上支援。
2. 丘逢甲本人說得很清楚:“中部馳援,半道遇敵,旬月之戰,雖不大挫,而終莫支。”
(註:這只是當事人講,僅作參考,不能當證據。)
3. 丘逢甲應該抵抗一陣子,並非毫無抵抗,不戰而逃。所以“誠”字營義軍統領謝道隆才力勸丘逢甲內渡,丘的父親丘龍章也勸說:「返回大陸是圖謀恢復臺灣的長久打算,並非從此終止扺抗」。所以丘逢甲決定內渡,返回大陸祖籍地廣東省鎮平縣(現稱蕉嶺)。
十五、詩文
丘逢甲一生共寫過5000余首,傳世的現尚有3000餘首,其中“懷台詩”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他的詩都是有感而發,情深意切,絕無無病呻吟之弊,故能輾轉傳抄,廣為傳誦。即使在100餘年後的今天,人們讀他的詩集,仍能激發愛國熱情,如臨其境。
現在抄錄著名二首如下:
1. 離台詩:
台灣民主國抗日失敗後,離開台灣所作的一首詩: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這句話是說:
宰相(指李鴻章),有權力割讓了台灣給日本。
孤臣(指邱逢甲),卻沒有力量挽回台灣。
我只好乘舟去作范蠡(范蠡自號鴟夷子),回頭看著河山(指台灣),不禁黯然傷心。
2. 春愁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潛。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這句話是:
春天的憂愁,難以排遣。強忍悲憤觀看青山。
回想往事驚心動魄,忍不住熱淚漣漣。去年今日,滿清政府的割台,
讓四百萬台灣人一同痛哭。
十六、參考文獻
http://tblog.pcsh.ntpc.edu.tw/lifetype/post/125/1168
2.臺灣古今談,臺灣商務印書館,蘇同柄著
1. 台灣民間故事,西北出版社,龔恒嬋編著
2. 台灣歷史全知道:風車圖書出版,作者:吳新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