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才子】丘逢甲(3) 江銘輝 五夢網
八、日軍進台北城
這時後,最緊張的是居住在台北城的仕紳、商人和外國人,他們聚集在龍山寺,商討對策,有人說:「舊政府已經垮台,我們也無無力抵抗新政府,台北城現在一片混亂,不如派人去基隆,
帶領日軍進城平亂,免得我們成為暴民掠奪的對象。」
此話一出,大家紛紛贊。但是要派誰去呢?有一個來自鹿港29歲青年辜顯榮自願去擔任嚮導。於是,大家委託他他全權代表,前往基隆。
於是辜顯榮帶著白布條,來到基隆的日軍司令部,晉見民政長官水野遵說:「總統唐景崧已經逃跑了,台北城陷入混亂當中,完全沒有軍隊防守,台北的仕紳希望你們趕緊進城平亂。我願意為你們帶路。」
日軍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台北城。
"原本默默無聞的辜顯榮因帶日本人進入台北城,而獲得日本人的信任,30歲時到日本受勳,31歲壢任台北保良總局長,西元1920年,辜顯榮55歲時被選派為日本貴族院議員,同時也得到鹽與樟腦專賣的權利,奠定了辜家在台灣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
九、丘逢甲離台
中日甲午戰清朝戰敗後,清朝將台灣割給日本,丘逢甲以守土禦倭為號召,出錢出力,招募了數千人,加以嚴格訓練,成為 一支紀律 嚴明,可攻可守的部隊。訓練完後,他把部隊改名為「義軍」,自任為全台義軍統領。
日軍侵台時,台灣民主國成立, 大家擁立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軍隊總指揮。
這時唐景崧駐守台北,丘逢甲駐守在台中,劉永福駐守臺南。
過了不久,日軍登陸澳底,占領基隆後,唐景崧攜眷逃到淡水,電召丘逢甲北上馳援。丘逢甲立刻北上,軍隊到了新竹,傳來唐景崧逃離台灣,日軍進入台北城的消息,丘逢甲只好停止前進。很快的日軍南下,與丘逢甲的軍隊展開激戰,雙方轉戰於苗栗、新竹、潭子、台中、彰化一帶,血戰二十幾天,丘逢甲退到台中,再苦戰數個月,援軍和子彈都沒有了,這時日本以巨額懸賞,逮捕他。丘逢甲知道大勢已去,無法和日軍對抗,而部下也苦勸他趕緊離開台灣,以利東山再起。於是在西元1895年6月下旬,丘逢甲揮淚從鹿港攜眷離開台灣回到祖籍地廣東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今逢甲村)。(有些歷史學家說他不戰而逃,而且攜銀十幾萬兩。)
十、定居廣東後的丘逢甲
丘逢甲回到廣東後,安家於嘉應州,取兒子的名字叫做念台,他作詩寫文章,自己取名為滄海君,這是表示不忘記復仇和收復台灣。他對教育方面很熱心,致力於新式教育工作,首創東文學堂,經辦嶺東同文堂等幾十所小學。又相繼做過廣府中學,兩廣方言學堂的校長,喜歡用革命黨人當教員,所以廣東和廣西的革命人士,多半是他的學生。廣東黃花崗革命,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之役等的革命黨人,都受他的保護。
滿清政府因丘逢甲,辦理學校成績優良,就派他為兩廣學務處視學,然後為廣東教育總會長,後來,又被推為廣東諮議局副議長。他在廣東辦理學校十多年,培養很多人才。
十一、辛亥革命後
辛亥革命,滿清皇帝退位,各省先後光復,廣州就成立軍政府,丘逢甲被舉為教育司長,被任廣東代表,又被推為臨時參院議員,前往上海和南京出席會議。
十二、丘逢甲去世
西元1912年,丘逢甲因積勞成疾,請假南返,2月25日,卒於廣東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享年四十九歲臨死遺言說:「我不忘台灣」。丘逢甲死後,海峽二岸的人都非常懷念他,譬如:台灣中部有一所大學,叫逢甲大學。豐原市有感丘逢甲祖父渡海來台,最早居住在東勢,後來搬至豐原(葫蘆墩),且他又是抗日英雄,於是在豐原市建丘逢甲紀念公園。
西元2006年5月,丘逢甲在廣東省蕉嶺縣文福鎮逢甲村的故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陸的丘逢甲墓至今尚存,和逢甲纪念亭,皆為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二極化評論
後世的人對丘逢甲有二極化評論。有人說丘逢甲抗日是英雄,卻又有人說他未戰而逃且又攜款十幾萬白銀,非英雄,功過似乎很難下定論。
正面評價:丘逢甲少年得志,卻棄官返台從事教育工作;已未割台時,他首倡獨立抗日;內渡大陸後則獻身推廣新式教育,為國家培養元氣。終其一生始終對國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操。
負面評價:《台灣通史.列傳八》原文說:當日軍接近基隆獅球嶺時,唐景崧未戰而走,文武多逃。逢甲亦挾款以去,或言近十萬兩。」
道盡了丘逢甲未戰挾款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