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纳入清朝的推手】施琅(2) 江铭辉 五梦网
五、投靠清朝,建议攻打台湾
施琅痛心于郑成功的无情冷酷,决定投靠清廷,复仇的念头萌生,于是投靠清廷。
对台湾而言,清朝根本不放在眼里,郑成功将台湾做为反清复明的基地,有人启奏康熙,要解决台湾,永绝后患,有人反对,有人认为要攻台湾困难,台湾、中国隔一条海洋,最重要的就是收复台湾没有经济价值,而且大陆到蒙古不时有土番叛乱,康熙认为先平乱最重要,台湾没什么威胁,暂时放一边;1682年,清朝平定三番之乱,中国大陆才平静,因为施琅为了公报私仇,报复郑成功,他一早到晚,向皇上进奏,那时刚好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登基,主幼国虚,是攻打台湾的好时机,请皇上速速定夺,以免夜长梦多,康熙皇帝,封施琅领兵大元帅,攻打台湾。
六、台湾内乱
大清能够拿下台湾,最主要是明郑发生内乱,予大清可乘。否则依照大清是陆权起家,对于隔着海峡的台湾,是既无能为力也不在意,这从施琅攻下台湾后,许多大清官员力主放弃台湾,以及郑经时期多次和谈可证。
大清由山海关外崛起,主要武力是骑兵,此让他们在中国北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碰到以海上为主战场的郑氏军团更非对手。郑成功虽仅有金门、厦门弹丸之地,但大清倾全国之力也无法消灭他们。
对于海上雄狮明郑,大清的策略很简单:一是实施海禁,将傍海为生的居民强迫迁居至内陆,断绝对手的经济来源;二是重用知海者为其作战,从荷兰刚被赶出台湾后,大清与其合作,到后来以明郑降将黄梧、施琅为主力,均是如此:三是等待明郑内乱的机会。这时明郑两次内乱,且知悉海战的施琅投靠,给大清绝好机会。
‧明郑第一次内乱,是郑成功过世之时。郑经留守在明郑的大本营:金门、厦门,郑经并与其四弟的乳母产下一子,此与礼法违背,郑成功震怒之余,命令户官郑泰前往厦门斩郑经,此一命令造成留守金、厦的官兵惊慌并抗命,形成台湾与金、厦的分治。
让郑成功大受打击,攻下台湾不到半年就病发身亡。
郑成功的突然逝世,让明郑内部陷入混乱,而「该不该让郑经继续承接王位」更引起许多人争论,亦使明郑分为两派:台湾官兵改推郑成功的五弟郑袭,金门与厦门的官兵则拥戴郑经。公元1662年10月,郑经亲自率领大军玫台,经过一番苦战,郑袭投降,明郑重新归于一统。
但这场内战却消耗了不少明郑的能量。
一旁虎视耽眈的大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时机,公元1663年10月,大清联合被赶走的荷兰军,大举进攻金门、厦门,郑军不敌,只能放弃金、厦,退守台湾。
‧明郑第二次内乱,同样与王位继承有关。
郑经在位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西征大陆,当时台湾交由郑经太子郑克𡒉坐镇,并由陈永华辅佐,将台湾治理得井然有序,这也让郑经西征失败回台后,看到郑克𡒉治国成绩,安心地将台湾继续交给郑克𡒉治理。
公元1681年,陈永华与郑经相继过世,让明郑瞬间陷入混乱。如按照原来规画,王位应传给郑克𡒉,但许多对于郑克𡒉不满,以以冯锡范为首的发动政变。当时,郑成功元配董夫人尚在世,地位崇高,于是冯锡范向董夫人进言,说郑克𡒉乃乳母所生,出身不正,所以民间对郑克𡒉继位无法接受。最后董夫人同意更换郑克尘,改由郑经次子郑克塽继位,郑克塽也正是冯锡范的女婿,而郑克𡒉则被冯锡范杀害。
七、攻打澎湖
清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也想打铁趁热,加上台湾动乱,立刻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都,统领攻台大军。施琅等了十八年,在他62岁头发苍白时,总算达到攻台心愿。
康熙22年6月14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
消息传到台湾,冯锡范马上派晓骁勇善战的刘国轩带领军队防守澎湖。刘国轩知道这时清朝国势强盛,郑家军根本不是对手,于是写信给清廷说:「请台湾像朝鲜一样保持独立,我们会按时入贡。」
现在箭已在弦上,且清廷必胜。当然康熙不会答应,强硬拒绝,还劝刘国轩投降。但刘国轩很有骨气,不为所动,坚守澎湖。
这时,施琅也很担心朝廷会改变心意,赶忙派遣先锋部队,强力攻打澎湖。虽然清强郑弱,刘国轩仍然身先士卒,亲自站在前线指挥,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殊死战。
当晚,海风台得呼呼作响,刘国轩趁机出击,击退了部分的清廷船舰,还打伤了赶来支援的施琅右边的眼睛。不过,施琅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依然.挺立在船头,指挥着船舰作战。
尽管刘国轩勇猛,却没有任何的援军,清军兵多将广,如潮水般涌来,最后刘国轩不得不退出澎湖,逃回台湾。一点骨气都没有的冯钖范等人,看到刘国轩兵败而回,吓得全身发抖,马上下令所有人剃发、留辫子,然后带着降书到澎湖去见施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