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学之父】杜聪明(1) 江铭辉 五梦网
图:杜聪明像(本图摘自维基百科)
一、 前言
时至今日,高等教育发达,导致硕士、博士满街跑,博士头衔一点都不稀奇。但究竟谁是台湾第一位博士?答案是杜聪明,他于公元1922年12月16日获颁医学博士证书,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第955位医学博士,也是日本人之外,外国人首位的医学博士,当时是台湾一大盛事。
二、 大学以前的杜聪明
‧杜聪明,号思牧,公元1893年8月25日生于沪尾(今淡水)大屯山麓的北新庄百力戛。父杜日凤、母陈爱,务农,育有三子,杜聪明为么子。
‧长兄杜生财熟习汉学,日治初年在北新庄车埕店仔口开设书房,教育乡里子弟,聪明自公元1901年8岁起随兄长习汉学。
‧公元1904年11岁时,进入学沪尾公学校(今淡水国民小学),经常名列前茅。1909年3月,16岁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台北厅长优等赏。
‧旋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体格检查被评定为「丙下」,险遭除名,幸代理校长长野纯藏独排众议,以身体可以锻炼为由,破格录取。对此一机缘,其后聪明曾写一首诗感怀,吟道:「考成榜首合先颁,矮小身材难过关:较长若非一言助,无知今日在何山。」
‧公元1904年18岁时,与医学校同学翁俊明、苏樵山、曾庆福、蒋渭水、等常至和尚洲(芦洲)秘密集会,讨论中国时局,并募款寄往大陆,作为革命经费。和蒋渭水等人在公园口设一店铺“东瀛商会”,贩卖文具、图书、杂货。
‧公元1913年因为对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行为感到不满,曾和同班同学翁俊明远赴北京,欲将霍乱病原投入水源刺杀袁世凯,然而并未成功。
‧杜聪明进入医学校后,开始勤练身体,诸如徒手体操、挥棍棒、游泳、洗冷水浴、登山等运动并持之以恒,锻炼不懈。学业表现则始终极为优秀。公元19147年4月,遂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医学校。接着,选择进入台湾总督府研究所担任助手,追随掘内次雄、小泉舟教授研究细菌等。
三、 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并或医学博士
‧公元1915年春,自费前往日本留学.负岌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先随贺屋隆吉教授研究内科学,继而追随医学部首席教授、药物学泰斗森岛库太教授研究药物学。
‧公元1921年,返台任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助教授兼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技师,叙高等官七等。
‧公元1922年4月升任医学校教授。5月与林双随小姐结婚。12月16日正式获得京都帝国大学医学博士证书,为台湾首位医学博士。
当时,日人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其以30岁之龄获得博士学位,实系博士人物中少见者,足见其为台湾人之「天才隽秀」,他也喜好文学,诗词俱佳,专门学术研究更是追根究底。而其应对彬彬有礼、恭谦敦厚之绅士态度,对于现今博士之轻眺浮薄、不修边幅予以当头棒喝。
四、 日治时代的工作
‧公元1925年12月任台湾总督府在外研究员,并前往美、加、英、德、义六国进修。研究药理学、病理学,并发表研究成果。
聪明尤着力于鸦片、吗啡、蛇毒、中药等之研究。
‧公元1929年4月,接受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嘱托,进行鸦片烟膏及鸦片副产物之性质和反应研究,并前往朝鲜、满洲 (中国东北地区)、上海等地调查毒瘾除瘾问题。8月,向总督府提出「鸦片瘾者矫正治疗医院设置建议书」。是年底,进而应聘为台湾总督府警务局嘱托,领导从事鸦片烟瘾矫正治疗工作。
‧公元1930年1月,总督府当局设立「台湾总督府台北更生院」,任命杜聪明为医局长。杜聪明以「渐减法」治疗矫正吸食鸦片和打吗啡患者的毒瘾并发明一种微量吗啡成分定性定量检查法,从尿液中检查上瘾者有无吸毒之习惯,以决定疗程。此外,他集合施江南、朱江准、王超英、杨庆丰等留日习医学、理工出身的台湾人成立「台湾理工学会」,致力于促进台湾人的科学研究。
‧公元1936年,台北帝国大军医学部成立之初,杜聪明被首任医学部部长三田定则延聘为教授,列名为当时被称誉为全日本最优秀的医学教授阵容的成员之一,担任药理学讲座,主持乐理学研究室。
‧公元1937年8月由于其对鸦片瘾者之矫正治疗及吗啡类慢性中毒之实验研究贡献卓著,遂荣获日本学术协会赏,9月,获日本政府颁授五等瑞宝勋章,可说实至名归。
‧公元1944年,杜聪明出版《药理学概要》一书。另先后出版 (药理学教室论文集》19卷,刊载论文397篇。其间,曾多次向台北帝国大学当局提出设立汉医学研究机关之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