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条大圳八堡圳之父】施世榜(2) 江铭辉 五梦网
四、八堡圳动工
他开始前往附近察地形地势,然后开始的勾划开凿灌溉渠道的蓝图,有了初步的雏型后,施世榜迫不及待的召集当地的汉人农民(当时彰化尚有许多平埔人),说出了内的想法。
原先他以为会有不同声浪,没想到与会的农民,都眉开眼笑,纷纷表示赞同与支持,愿意出钱出力。
施世榜看见他们期待的眼神,威受到他们的渴求,决定放手一搏,以免辜负当地人的期望。于是,他又找了一些懂得水利工程的人,拟定了整个的开凿计划,在大家同心协力下,于康熙48年(公元1709年)开凿,灌溉沟渠的工作陆续展开了。
由于当时没有机器,只能靠人力一铲一锄的挖,夏天时酷热难耐;冬天时,寒风凛冽,工作非常辛苦,不过,施世榜时常去慰劳参与挖掘.的农民说:「今天你们所流的每一滴汗水,将来都会成为一粒一粒丰硕的谷粒,老天是不会辜负苦人的,大家忍耐些。」
在施世榜的鼓励下,农民卖力的工作,经过了漫漫的十年岁,康熙58年(公元1719年)完工灌溉渠道终于完成了。施世榜和农民兴高采烈的期盼着将溪水引入水道,可是他们却失望了。
五、林先生的帮助
施世榜皱着眉,心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溪水会流不进水道呢?」
施世榜回头安慰带着失望表情的农民,说:「大家不要难过,我绝对不会让你们十年的心血白费的,我一定会想出解决的方法的。」
于是施世榜带着几个水利专家沿着水道仔细勘察,却找不出问题所在。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广招贤才的方法,到处张贴公告,提供巨额奖金给能够使水道畅通的人。
公告贴出后,许多人受到赏金的诱惑前来出主意,施世榜的半线住处,天天都有人前来求见。他们大多是为白银千两,来应征的,有的衣冠楚楚,讲得天花乱墬,有的故作神秘,密而不宣,有的乱出主意。他们有点相同的地方,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说自己的办法有多好,但实施起来却到处碰壁,根本行不通。
在这同时,有一位老者,他天天徘徊在施世榜住宅的门外,冷眼旁观那些进进出出,自以为是的人。他观看那些人到底能变出什么把戏,他们形形色色的外表,舌灿莲花,想说服施世榜,但最后都铩羽而归。这位门外的老者,将他们的举动一一看在眼里,也记在心头,他的反应是:用点脑袋吧,对这些人嗤之以鼻。
在这些人铩羽而归后,那位旁观老者挺身而出。
有一天,这一位衣冠朴朴,谈吐风雅的人终于前来求见施世榜。说道:
「听说大人要大兴半线的水利,功德虽大,但未能竟功,极为可惜,我当助你一臂之力!」
说着,大家问他的姓名,他竟笑而不答。再三请教,他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我是来帮助你与建水利的,你知不知道我的姓名没关重要,如果你一定要问,那你就叫我林先生好了。」老人一面笑,一面示意道:「大人,您还是赶快拿一张纸来吧,我要指给您看!」
于是,那位老人便在纸上画下了大圳的地形,然后指指点点各处不同的地势,再说明了一切。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日整日在门外徘徊那一位老人。
六、八堡圳终于引水进来
老人说,纸上谈兵,你还不清楚,明天我们到各处实地考察,我再说清楚讲明白,您就了解了。
第二天,这位林先生果然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于是施世榜便和他一起前往工地去勘察地形。一路上,林老先生当即一一指示开凿的方法说:「看哪!这地方的地势较高,水是流不上来的,应该叫人把它铲平。这里的地势又过低洼,水流到这裹便积滞流不出去,所以应该将地势填高,缺失才可以补救。而这里的水流太湍急了,应将流水疏通,缓和一点,至于这里嘛!又太狭窄了一点,如不加以拓宽,流水便无法通行了。」
「您要照看我的话去做,按部就班地慢慢来,不要急,一定可以完成大圳的工程!」
于是,施世榜就依照林老先生的指示,加以改良。这一来,仅仅一、二个月的工夫。水圳果然畅通,从此农民欢天喜地,依赖此圳生活。
施世榜将沿圳的田地分给儿子和弟弟,并沿圳设十二租馆来管理收租与圳务。而该圳灌溉一万一千余甲的田地中,施家拥地约有五千多甲,租谷收入约有45000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