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位抗清領袖】朱一貴(2) 江銘輝 五夢網
五、閩南人和客家人的合作
朱一貴看時機成熟了,就向大家宣佈:「我姓朱,是明朝皇帝的後裔。」,說完,朱一貴又說反清復明的大意,因為以這樣的身份為號召,必然會得到更多的支持,於是大家奉朱一貴為盟主,共同結盟,宰牛宴請眾人,於是豎起紅旗,打起「大元帥朱」的旗幟,召集了一千多人
當晚起義,就把岡山佔領。岡山距台灣府城只有三十里。消息傳來,總兵歐陽凱馬上派游擊隊周應龍前往援救,他的先鋒張文學,被朱一貴打敗,丟下許多兵器逃走。周應龍就屯兵赤山,不敢前進,這使朱一貴更肆無忌憚,如意攻佔各地。於是,各地的英雄義士紛紛起義,尤其是鳳山粵人杜君英等也在這時候響應起義,所以朱一貴的軍勢大振。
不久,杜君英也攻下淡水,和朱一貴會師,夾攻周應龍,周應龍不敵大敗逃走。
六、攻陷台灣府城
赤山勝利後,杜君英乘勝攻佔鳳山,朱一貴就率兵進攻台灣府城。朱一貴兵勢益振,幾天間兵力增加到幾萬人,台灣府的文武官吏,紛紛向澎湖逃避,士兵也不戰而逃走,朱一貴才收復台灣府城,同時北路軍賴池和張岳等攻下諸羅等縣。於是,七天內,台灣全島全部為朱一貴所克復。
七、自立為「中興王」,建號「永和」
朱一貴洋洋得意的進入台南府,一些部們找到了演野台戲的皇帝戲服,披在他身上,表示黃袍加身,作了皇帝,要他稱王。朱一貴也當仁不讓的自稱是中興王,年號「永和」,立且大封群臣,設置國師、國公、將軍、都督、尚書、內閣等官職。蓄髮易服,恢復明朝的制度。
這些被封的「官員」為了顯示自己的官位,把各地戲班'的戲服都找來穿,真是「五彩繽紛 」,今人眼花撩亂。
八、朱一貴內亂(閩、客對抗)
果然,清兵這邊還沒有打來,朱一貴的內部就先亂起來,客家人領袖杜君英自以為功勞最大,要求封他的兒子為君王,但是,大家認為朱一貴姓朱,與明朝皇帝同姓,由他擔任反清復明的任務,較有號召力,杜君英沒有達到目的,後因杜君英亂搶7個民女,造成雙方決裂,閩籍支持朱一貴,客籍支持杜君英,二派人馬決戰結果,朱一貴獲勝,杜君英敗北,杜君英就率數萬士兵,北走虎尾溪,駐貓兒干(位於雲林縣崙背鄉)。留在屏東的客家人擔心朱一貴報復,立刻組成六個自衛隊,對抗朱一貴軍隊,此即後來屏東客家稱為「六堆」的由來,這時南部已形成閩、粵對立的形勢,雙方經常械鬥。
九、藍廷珍告誡
全台俱陷的消息在5月6日傳到廈門,在滿清政府方面,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果斷的派遣水師提督施世驃 (施琅的兒子),以及總兵藍廷珍率領一萬多名軍士進駐澎湖,發兵攻,在攻台前,藍廷珍特別對施世驃說:
「雖然朱一貴號稱有三十萬大軍,但是,他;們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禁不起打擊的。我軍一上岸,他們必然抵擋不住,我們只要把帶頭反叛的人處死就好了,在群龍無首下,其他的人自然就不戰而逃。台灣民風固然強悍,只要我們不要大開殺戒,他們就不會反抗,我們可以兵不血刀的平定亂事。」
藍廷珍的這一番話,減少了許多流血衝突,使許多人保全了性命,而且的確發揮了預期的效果。當他們的先頭部!隊在鹿耳門登陸的時候,遭到了頑強的抵抗,不過,後面的大軍一到,反抗軍 立刻潰不成軍。但是,反抗軍仗恃著 多,又有牛車陣抵擋,也暫時阻止了清兵前進的腳步。
就在這個時候,屏東的客家莊豎起了滿清的旗幟,攻打朱一貴。
朱一貴腹背受敵,很是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