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大抗清领袖】林爽文(3) 江铭辉 五梦网
九、战争末期(林爽文兵败)
清廷认为事态严重,就派皇帝最信任的陕甘总督福康安为钦差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调动十万大军,希望能够一举平乱。
福康安从鹿港登陆,和林爽文的反抗军在彰化的八卦山激战。虽然林爽文仗着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海兰察所率领的可都是经过训练的骑兵部队。一阵厮杀后,防守在牛稠山()的人马也溃不成军。林爽文自知不敌,只好退回大里,挖掘壕沟,建造堡垒,企图靠地形来固守。不过,海兰察军多如入无人之境,反抗军节节败退。
林爽文带着残兵败将逃往埔里,因为饥饿难耐,又逃到住在当时属于淡水厅的老衢崎(今苗栗县竹南镇崎顶里一带)的老友高振的家中,大吃大喝一顿后,说:「我已经精疲力尽,也无处可逃了,你我相交一场,我就给你荣华富贵吧!」随后,他要高振把他绑起来,送到清军那里去领赏。高振对这位走投无路的朋友也很同情,迟迟没有动手。最后,他禁不起林爽文的苦苦衷求,照着他的话去做了。
同年二月初五庄大田在台湾南端琅峤(今屏东县恒春镇)重伤被俘,在台湾府城就义。
十、林爽文之死
林爽文于绑赴府城,随即押往北京受审,被判处凌迟致死。
林爽文于乾隆53年 (公元1788年)3月初10从容就义,时年仅32岁。林爽文起义,前后经历1年零3个月,参加人数达数10万,它不仅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而且是清代历史上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参加起义者,将矛头直指封建官府。
十一、林爽文的影响
(1)在林爽文事件平定后,清朝政府感念义民的勇敢,于是将诸罗改名嘉义,意指「嘉奖义民」。
(2)台湾知府杨廷理称林爽文为逆贼,并书写其叛乱的过程。当时朝廷号昭义民共同来对抗乱军,死伤者多人。为了让死伤的义民灵魂能有栖息之地,集资官俸建立了义民祠,以安慰义民的忠魂,此碑于乾隆55年立于赤崁楼。
(3) 林爽文事件把乾隆皇帝给吓坏了,派出最强悍、最精锐的部队来支持台湾镇压,乾隆将此事件列入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之一,可见林爽文一案,在清廷中掀起不小的风暴。
(4) 林爽文事件后清政府不但大肆犒赏平乱的将军,还下令篆刻御赐纪功碑<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序>、<御制福康安奏报生擒庄大田纪事语>、<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以上为满文、汉文各一石碑;<命于台湾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诗以志事>,这一项为满文、汉文刻在同一石碑。
上述碑文皆立于乾隆五十三年,存放在赤崁楼前,也就是被赑屃(貌似龟而负重,有齿,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在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驮负着的那九个石碑。
(5)台湾后人为纪念林爽文的反清革命精神,在南投县中寮乡有「爽文村」、「爽文路」、「爽文小学」、「爽文国中」。
十二、台湾林爽文起义不能成功的主要理由
1.满清政府屡次增兵台湾
2.台湾海峡不及大西洋的宽广,清朝支持容易。
3.林爽文没有取得国际上的奥援,而美国得到欧洲各国的支持。
4.林爽文有后顾之忧,即有受到分化的满清义民,专打自己人。
5.台湾境内族群不和,有漳州人及泉州人,闽南人与客家人的械斗。没有参加起义的人组成义民和林爽文对抗。
6.跟随林爽文起义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农民,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难以抵抗清朝陆续增援的大批军队和精锐武器及大批鎗炮。
十三、林爽文起义失败后的天地会
· 天地会早先领导、发号司令中枢在台湾;历经林爽文事件以后,天地会领导权由台湾转移至中国大陆。
· 天地会在中国大陆随着时代的演变形成两大帮会组织,陆路以洪门为主,据山为寨;又有一些天地会分子加入了漕运工人的清帮,沿江设舵。大清帝国被中华民国推翻后,两大帮会的反清任务遂告完成。国共战争,公元1949年后,洪门、清帮两大帮会领导权最后又由中国大陆转移回台湾。
十四、参考文献
sharepoint.fhes.tn.edu.tw/teacher/tnrisu/original/page2-5.html
‧林爽文台湾的乔治华盛顿
‧台湾民族英雄林爽文大革命(一七八六年)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3/21.htm
‧台湾历史全知道:风车图书出版,作者:吴新勋
‧台湾历史人物与事件:国立空中大学印行,曹永和等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