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化奠基者】刘铭传(2) 江铭辉 五梦网
2. 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
清光绪9年(公元1883年)满清与法国起战端,经双方不断交涉,订下5条协议。问题本来已可了结了,但光绪10年(公元1884年)五月双方又起冲突,战场逐渐扩大,波及台湾,台湾海峡战云密布,台湾将直接受到法军的攻击。此时福建、广东已自顾不暇,台湾自然非派一大员前来督办防务不可,于是清廷乃于是年五月初派具有新知识、了解新战术、又富战斗经验的直隶提督刘铭传以福建巡抚兵部尚书衔来台督办台湾防务,委以大权,台湾镇、道以下文武官员都受刘铭传的指挥。刘氏奉命后立即到台坐镇指挥,六月中旬来攻基隆的法军被清军击退,到了七月上旬以后,法国舰队再度困扰基隆、沪尾(在新北市淡水区)。8月中旬法军攻基隆、沪尾未成,退回舰上。8月下旬,法军司令孤拔(A.Courbet)率军再向沪尾发动攻击,法军虽死数百人,但仍无法攻下沪尾。是年底法国大批援军到达基隆,攻下基隆,清军退守五堵、七堵。同年2月13日,由孤拔率领的法军攻占澎湖,但孤拔却重伤不治。法军见台湾的失利,2月19日清法签订和约,双方停战,法军解除对台之封锁,并撤离基隆和澎湖,台湾局情势转危为安。
经此次之清法战争,清廷更进一步的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有意积极治理台湾,乃于清光绪11年(公元1885年)9月初5日宣布台湾建省,次月任命刘铭传为首任福建台湾巡抚,自是刘铭传就续留在台湾一段时间,在台湾推动一些「新政」。
3. 刘铭传在台湾的政绩
刘铭传在担任台湾巡抚后,就积极筹划建设台湾。当时清廷在台湾需要推动的事务极多,刘氏对此有所了解,他曾说台湾「今日须要百废俱兴」,并曾说「积极以御外侮、抚番以清内患,清赋以裕饷需,此三事均为亟不可缓」。由是则知刘氏明了台湾百废待兴,主张充实国防、安定秩序、整理财政是当务之急,他对台湾施政内容之缓急已胸有成竹。他对台湾的政绩如下:
(1)建设铁路:
刘铭传在台湾的交通建设,最常为人所提到的是修筑铁路。刘氏
早在出任台湾巡抚以前就认识到铁路建筑是当时一个国家极重要明建设,刘氏来台立即推动此项建设。清光绪目年刘氏奏准在台修筑垫蹈 ,先修基隆至台北段,于是在台北成立台湾铁路总局,请洋人担任顾问和工程师。光绪13年(公元1887年)7、8月间由大稻埕动工,派官兵施工。光绪17年(公元1891年)修好基隆、台北路段,共28多公里,火车头是向德国购买的,称为「腾云一号」现放在台北市228公园。之所以称为「腾云一号」,因为它的速度比马车快,坐在上面有如腾云驾雾。
兴建铁路的材料,铁轨和火车分别向英国、德国购买,枕木就地取材。
这项建筑铁路的工程,由于是中国第一次修筑铁路,官兵技术不熟悉、时与外籍工程师沟通出问题,因此工程进度缓慢,自大稻埕至基隆的短短28公里路,至清光绪1年才修到锡口(今松山),至清光绪4年后才修到基隆。自大稻埕至新竹的一段 ,在光绪17年已修过桃仔园到龟仑顶,不过刘氏去职离台后,邵友濂继任台湾巡抚,邵氏以兴筑铁路需款太多,获利有限,奏准修筑至新竹时的清光绪19年((公元1894年)间停工,此项建筑工程前后共7年,修筑长度基隆到台北共28.6公里,桃园到新竹共78.1公里,共106.7公里。
(2) 扩大抚番:
刘铭传认为整顿治安是亟需推动的政务。而治安之维持需赖台湾内部的安定,因此刘氏着重原住民的归顺和开化。为达此一目标,刘氏对原住民采恩威并用的政策,即对未降服之原住民以军队讨伐之,他于光绪11年年底开始讨伐,至光绪15年号称征服全台「生番」880余社,15万8千余人。
当时的汉人时常越过「蕃界」,占领原住民的土地,因此常其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铭传的措施是:
设「抚垦局」和「番学堂」。清光绪12年刘氏在大嵙崁(今大溪镇)设全台抚垦总局,并于东势角、埔里社、叭哩沙 (今宜兰三星)、林杞埔 (南投竹山)、地瓜寮(旗山)、恒春等地设抚垦局,各局之下尚设有分局。抚垦局中除设有行政人员外,重要的是设有通事、医生、教读、散耕、剃头匠等专业人员。刘氏对降服康住民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积极设立「番学堂」,这些「番学堂」大多只办一两年就停办。此外刘氏于清光绪16年在台北设一「番学堂」,招收势力与强大之原住民头目之10至17岁的小孩入学学堂教授读书、习字、官话、台语等课程.教材为三字经、四书五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