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名人  2014-10-02 【開台始祖】鄭成功(2)

【開台始祖】鄭成功(2) 江銘輝 五夢網

3.青年時期的鄭成功

鄭芝龍看見兒子長得英挺魁梧,非常高興,替他改名為「鄭森」,並聘請老師,加以教導。雖然很多親戚都看不起鄭森,認為他是日本人生的,但是,叔叔鄭鴻逵卻對他另眼相看,常對人說:「鄭森這孩子,是鄭家的一匹千里馬,前途不可限量。」

,鄭森讀書非常勤快,而且頭腦又聰明,一點就通。崇禎十一年(西元1638)十五歲就考上秀才,崇禎十四年(西元1641)年底或次年年初鄭森和長他一歲的明朝進士禮部侍郎颺先之胞姪女結了婚。崇禎十五年十月董氏生鄭經。後來鄭成功到南京太學去深造,其時年已二十一歲,因慕錢謙番之名,曾行弟子禮拜錢氏為師。鄭森滿懷愛國的熱誠,對時局非常關心,曾向其師提出當時為政之道的理想與做法。當時錢謙盔同意成功的看法,覺得鄭森為人率直,有才華,因而贈與「大木」的別號,意思是勉勵他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

不久明朝局勢急轉直下,弘光元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弘光朝亡,是年六月唐王即位於福州,是為隆武帝。隆武元年(西元1645)九月間芝龍的弟弟鄭鴻逵引子肇基謁隆武帝,隆武帝賜肇基姓朱,芝龍於是在次日領鄭森晉見隆武帝。

鄭森年少時相貌非凡,反應靈敏,晉見隆武帝時,與之對答如流,頗受隆武帝的器重,要是隆武帝有女,勢將許配給鄭森,然而隆武帝無子嗣,遂賜國姓,並賜名成功,拜為宗人府宗正,封為御營中軍都督.儀同駙馬,此後中外稱鄭成功為「國姓」爺。隆武二年即鄭成功23歲那年的三月受封為忠孝伯,賜尚方劍,便宜行事,掛招討大將軍印。 芝龍引其子成功面見隆武帝,似乎一方面圖謀改善與隆武帝的關係,而隆武帝對成功寵賜獨多,固然是賞識其才華.但不無想藉此籠絡鄭芝龍,使之盡忠。但是隆武帝對成功的恩賜並不能滿足芝龍的野心,加上芝龍向無理想與抱負,一切以個人的利益為第一優先,隨時都做見風轉舵的準備,因此與清朝方面早已有所來往,為其將來預留退步的餘地。

4.   反清復明的鄭成功

清世祖順治三年(西元1646),清廷從浙江揮軍南下福建,擅長見風轉的鄭芝龍知道大明的江山即將不保,有意投降。是時江南經略洪承相當了解芝龍的為人,乃獻計以高官引誘鄭芝龍投降,剛好清廷也明白鄭芝龍是唯一有實力抵抗清軍的人,因此以要封他為「閩粵總督」為幌子招降他,果然打動了鄭芝龍的心。

鄭芝龍準備降清時,鄭成功勸父親說:「父親身為明朝的大臣,為什麼要變節投降呢?滿清是異族,而且不講信用,您千萬不要上當。」然而,鄭芝龍卻說:「你不要胡說八道,現在的情勢,你很明白,不如和我一起投降吧!

鄭成功勸不動父親,只好回去鎮守浙江省江山市保安鄉南部的仙霞關,仙霞關是江南的第一關,可是鄭芝龍卻不給任何糧餉,將士無心打仗,紛紛逃跑,鄭成功只好帶著九十幾名手,前往金門,清兵長驅直入。這時鄭芝龍假藉到海上取餉,離開福州到了泉州,向滿清親王貝勒博洛投降,鄭芝龍本以為有大官可做,卻被博洛逮捕,連夜送往北京囚禁。他在前往投降的途中,又寫信給鄭成功,要他一起歸順。鄭成功激憤的回信說:「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臣。今吾父不聽兒言,後倘有不測,兒只有縞素而已」(這段話的意思是:向來父親教導兒子,只有教他盡忠,從來沒有聽過教兒子侍奉二個國君,今天父親不聽兒子的話,以後有什麼三長兩短,兒子也只能披麻帶孝而已。鄭芝龍遽仍一意孤行,到泉州向滿清親王博洛投降,希望能夠當個大官,卻被博洛逮捕。

這時候在福州的隆武帝還被蒙在鼓裡,等清軍逼近的消息傳來後,他根本沒有任何軍隊可以指揮,只好逃到汀州。不過,仍然.被清兵所俘擄,送往福州,絕食而死。

當清軍攻下泉州城時,剛來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與鄭成功團聚的母親田川氏。在軍攻陷安平,為避免遭到清軍凌辱強姦自縊而死

 這時候,鄭成功只帶了九十餘名軍士逃到烈嶼 (現在的小金門),聽到唐王和母親相繼死亡,不禁悲痛欲絕。他到文廟,鄭重其事的拜了至聖先師孔子,以後,脫下儒服,當場燒毀,嚴肅的說:「我從前是個平凡的讀書人,卻變成了國破家亡的孤臣孽子,從今以後,我要戴上盔甲,拿起長槍和敵人作戰,再也用不著這衣服了。」

他自稱「忠勇伯招討大將軍」,打起「反清復明,以及「悖父報國」的旗幟,尊奉在廣東肇慶即位的桂王(即永曆帝),努功經營復國大業。

 然而,軍士們懷疑說:「我們只有九十餘人,如何和強大清軍對抗呢?」鄭成功說:「清軍暫時還不會打到、金門,我想天無絕人之路,我們定會想到好辦法的。」

上天果然很照顧鄭成功,一艘原屬於鄭芝龍的商船剛從日本回來,船,上有十餘萬兩的銀子,鄭成功很自然自然接收下來。他就靠這一筆錢開始招兵買馬,建造船濫。而一些不願意投降清朝的鄭芝龍部下,也紛紛開著船艦來投靠鄭成功,一時之間,金門、廈門兩地戰船密佈,到處都可以看到操練軍士作戰的場面。這時的鄭成功已經完全接收了父親鄭芝龍的勢力。鄭成功在烈嶼打起「反清復明」的旗幟時,仍然尊奉桂王為皇帝,因此永曆九年(西元1655)封他為延平郡王。

順治十六年(西元1659)鄭成功率領17萬將士及三千艘戰船在廈門外海與清軍首度交鋒,獲得空前勝利,增強他的信心。於是決定從長江進入內陸,將清兵隔成兩半,然後個個擊破。

他的如意算盤起初進行得很順利,勢如破竹的一路攻下溫州、台州、瓜州、鎮江,直搗南京。但中了兩江總督南京守將郎廷佐使用拖延戰術,表示過幾天就會開城門投降。鄭成功的大軍信以為真,就鬆懈下來了。這時的清兵趁機傾巢而出,鄭成功的軍隊措手不及,趕忙揚帆而逃。清兵乘勝追擊,鄭成功功虧一簣,只好率軍回到廈門。

這時鄭成功深知要挽回逆勢非短時間所能實現,因為不論是練兵或籌餉都需做長久之計。西元1660年鄭成功與清軍雖然在廈門之戰獲勝,但清軍損失不大,清軍隨時有進犯的可能。長期固守金門和廈門實在有困難。因此有取下台灣作為根據地的打算。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