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 (33) 反间计 (中) 江铭辉 五梦网
实例(4)
左宗棠奉命去招抚捻匪,可是捻匪爱理不理,左宗棠上书请求剿匪,奏折批准下来,于是开始进攻,可是捻匪出没无常,仅能获取小胜。不能一举成功;正在束手无策时,部下意外地擒住一名间谍,捉来绑在营账下。左宗棠假装不知道,站在营账旁与军粮总监谈着,他调查军粮剩下仟多,总监回答说:「仅仅剩下一日的粮食而已,怎么办呢?」左宗棠故意大声说:「只好回省城去了,今晚就开拔回去,」说到这儿,左宗棠假装说溜了嘴,表现很懊悔,跺着脚,闭住嘴巴,让总监回去休息,自己入账中。
他暗中命令守卫,放纵间谍逃逸。左宗棠料想到间谍回去,贪图赏赐,必定不会坦白说被捕获的真情,而仅仅说出所听闻到「粮尽退兵」的消息,这样子,捻匪一定会集众赶来。
于是在黄昏时,下令军士埋伏在要道旁,等待捻匪一过,便从后面追击,同时,又下令精悍的兵士吃饱饭,喂饱战马,静静等待。到了晚上,捻匪果然赶来,终于被左宗棠的部队前后夹攻,走投无路而归降。
实例(5)
三国时,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
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少很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士兵组成,善于马战,不善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替曹操训练水军。曹操对他们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曹军在水中摆阵,十分内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曹操也知道周瑜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旧友,愿意过江劝降。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酝酿成熟了。他热情地款待蒋干,酒筵上,周瑜让众说不谈军事,只谈旧情,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的,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
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
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沈睡的样子,只听周瑜小声谈话,仅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冒三丈,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的反问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实例(6)
锦州和宁远战役,袁崇焕打胜仗,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只好辞职。
熹宗死后,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走到半路自杀了。
许多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河北、辽东。
袁崇焕回到宁远,东江总兵因毛文龙作战不力,袁崇焕把他杀了。
皇太极打了败仗,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绕道,直扑北京。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如火带着明军急赶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崇祯召见袁崇焕,慰劳一番。但是魏忠贤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里面还有阴谋呢。
崇祯是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怀疑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的太监从金营逃回来,向崇祯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把崇祯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的金兵在外面轻声谈话。
一个说:“今天咱们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
另一个说:“你怎么知道?”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半天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
姓杨的太监听了这番话,趁看守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出来,向崇祯报告。崇祯听了信以为真。他哪知道,这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安排的,杨太监也是皇太极故意释放的。
崇祯马上命令袁崇焕进宫。崇祯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正想答辩,崇祯已经喝令把他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拒绝大臣的劝告,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第二年,崇祯终于把袁崇焕杀了。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袁崇焕,退兵回盛京之后,后金越来越强大。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清。这就是清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