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 (32) 空城计 (中) 江铭辉 五梦网
实例(4)
北宋真宗年间,马知节做延州的知州。有一年元宵节,派出去侦察的士卒回来禀报说:边寇的大队人马正向延州开来。马知节心想:城内军民正准备过节,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混乱不堪。再来自己的兵马太少,不足以抗敌,怎么办呢?想着想着,他忽然眼前一亮,立即有了应对的办法。
马知节首先命令大开城门,然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全军上下与民同乐,共度佳节。将士们看到知州如此镇定自若,知道定有破敌良策,军心稳定,行动有序。城中百姓见如此情形,也都安心过节。
边寇来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城中百姓正欢天喜地过佳节,猜疑城内有重兵埋伏,认为此次进犯不是时候,便主动地撤走了。
实例(5)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冒然攻击,急忙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实例(6)
三国时,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15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5000名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傍若无人。
诸葛亮自己披着鹤羽毛作的外套,头上戴着青丝带的头巾,由二个小童在旁边伺候,焚着香,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军队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已赶回解围。
这是脍炙人口的空城计。
实例(7)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展开大战。战中,赵云带几十名骑兵在路上与曹操的大队人马相遇。赵云率部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幸存的几名士兵逃回自己的营寨。曹军不肯善罢罢休,紧追其后。赵云部下恐寡不敌众,主张关闭营门,凭险坚守,以待援军。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静待曹军到来。曹操率重兵追到赵云大营门口,见守门哨兵如木偶一般站立着,营内静悄悄的,不见一名士卒。曹操犯疑,认为周围肯定有伏兵,这也许是赵云的诱敌之计,于是下令立即撤兵。赵云乘曹军慌乱之际,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动地,箭雨点般向曹军射去。曹军惊慌失措,竞相逃命,自相践踏和落入汉水中而亡者不计其数。
实例(8)
唐玄宗时,吐蕃人进攻瓜州(今甘肃境内),守将王君焕战死。张守圭被派去做瓜州刺史。张到任后,立即组织百姓修筑城墙,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可是城墙还没有修好,吐蕃人又突然来犯。这时众人都很恐慌。张守圭急中生智说道:“敌众我寡,不能用利箭、石头硬抗,必须施用计谋退兵。”于是,他命令众人在城楼上摆好宴席,找来乐工吹拉弹唱,自己和将士们饮酒作乐,并将城门大开。吐蕃人见状疑城中有埋伏,遂撤兵而去。
近代实例
实例(1)
做广告需要一定的资金,这对大商店或大企业来说也许不成问题,而对小企业、小商店来说可是难上加难。如果不花钱同样起到广告的效果,岂不是无中生有,比登天还难。
台湾曾有一家饮食店,店开张营业后,由于资金不够,没有钱可做广告,于是老板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专门端菜到顾客家里去的店员,拿着一个写着自己店名的空箱子,里面装着空碗,四处跑来跑去。附近的人看到店员这么忙碌的跑来跑去,就说:“哦,什么时候开设了这家食堂呢?看他这样忙碌的端菜出去,东西应该很好吃,生意才这么好,哪天我也要去吃吃看。”
这种假装使用空城计,没有订单,却假装送货的忙碌宣传方式,结果收到了效果,各地方都有人来订菜,或光临。使这家饮食店成为风靡一时的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