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 (30) 反客为主(上) 江铭辉 五梦网
图:晁盖(左)与吴用
反客为主是36计的第30计,以下是反客为主的出处、用法及实例。
1. 出处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反客为主的观念,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
《国策.秦策》:「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北宋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
这是反客为主的起源,真正的成语来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2. 用法
反客为主是说: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多比喻为被动变主动。
受人使唤的是奴隶;受人尊重的是客人。不能站稳脚跟的,是暂客;能站住脚的,叫久客;长久当客人而不能主管事情的,是贱客,能主管事情逐渐抓住大权的,就变成主人了。这种客人取代主人的大权叫「反客为主」。
在三十六计中,「反客为主」是指统治者之间互相倾轧的诡诈手段。
3. 实例
古代实例
实例(1)
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知悼子过世,尚未下葬,晋平公就喝起酒。师旷和李调陪侍,还敲一阵钟。
杜贵蒉由殿外进来,听到钟声,问道:「在哪里?」有人说:「在宫室里。」杜蒉就进宫,到了堂上。然后斟一杯酒,说:「旷!喝这杯!」又斟了一杯酒,说:「调!喝这杯!」再斟一杯,自己坐在堂上,面向北面,喝了。喝完,就走下石阶,急步离开。
晋平公看得莫名其妙,就叫他进去,问道:「蒉!你刚才那么做,一定是想告诉我什么,所以我就没说话。你叫旷喝酒是什么意思?」杜蒉说;「凡是逢子、逢卯的日子都不奏乐(因为商纣在甲子日死,夏杰在已卯日亡,后代国君逢子、卯日不奏乐,以示警惕),而现在知悼子刚死,尚未下葬,比起子、卯日更该哀悼。师旷是乐师,不把这个禁忌向您报告,有失职责,所以罚他喝酒。调是您的近臣,忘了君王的忌讳,所以罚他喝酒。至于我,是管膳食的,不做提供御膳的事,竟然越职,代王罚他们,该罚,所以罚自己喝酒。」
平公说:「这么说我也有过失,也该罚我吧!」
杜蒉将酒杯洗净,双手奉酒,举起,献给平公。
本段故事是叙述晋平公时有大臣过世,却饮酒作乐,近臣没有劝阻,反而敲钟助兴。杜蒉反客为主,假借王处罚他们。
实例(2)
魏武帝曹操将见匈奴使节。自认相貌丑陋不便对远方国家大使,便叫谋士,相貌堂堂的崔季珪反客为主,代替自己,自己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杀了他。
曹操唯才是举,他希望自己拥有人才,却不希望敌方也拥有人才。当知道匈奴有此识别英雄的人士时,嫉妒心立刻产生,便派人追杀,以绝后患,曹操的谲诈和残暴由此可知。
实例(3)
袁绍和韩馥是盟友,当年共同讨伐董卓。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着急。老友韩馥知道后,主动送粮,帮忙袁绍。
但是袁绍觉得这样不是解决办法。他听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是韩馥,袁绍顾不了那么多,马上下手。
他首先给公孙瓒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立即下令,准备攻打冀州。
袁绍又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是你的老朋友,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
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派人扎进了冀州的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知道了,他这个“主”已经被“客”取代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