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謀 (30) 反客為主(中) 江銘輝 五夢網
實例(4)
唐朝叛將「僕固懷恩」,煽動吐蕃和回紇聯合出兵,進犯中原。大兵三十萬連戰連捷,直逼涇陽。涇陽的守將是唐朝著名將軍郭子儀,他奉命前來平息,但只有一萬餘名兵力。面對漫山遍野的敵人,郭子儀知道形勢十分嚴峻。
正在這個時候,僕固懷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紇失去了中間的聯繫和協調的人物。雙方都想爭奪指揮權,矛盾逐漸激化。兩軍各駐一地,不相聯繫。吐蕃駐紮東門外,回紇駐紮西門外。
郭子儀想到何不乘機分化這兩支軍隊?他在安史之亂時,曾和回紇將領並肩作戰,對付安祿山。這種老關係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紇營中轉達郭子儀想與老友敘敘情誼。回紇都督藥葛羅,也是重視舊情的人。聽說郭子儀就在涇陽,十分高興。但是,他說:“除非讓我見到郭令公,我才會相信。” 郭子儀決定親赴回紇營中,會見藥葛羅,敘敘舊情,並乘機說服他們不要和吐蕃聯合反唐。將士們深怕回紇有詐,不讓郭子儀前去。郭子儀說:“為國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紇營,如果能談成,這—仗就打不起來了,天下太平,有什麼不好?”他拒絕帶衛隊,只帶少數隨從,到回紇營。
藥葛羅見郭子儀來了,非常高興。設宴招待,談得十分親熱。酒酣時,郭子儀說道:“大唐、回紇關係很好,回紇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了大功,大唐也沒有虧待你們呀!今天怎麼會和吐蕃聯合進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們與大唐作戰,他們好乘機得利。” 藥葛羅憤然說道:“令公說得有理,我們是被騙了!我們願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雙方馬上立誓聯盟。
吐蕃得到報告,覺得形勢與己不利,連夜拔寨撤兵。郭子儀與回紇合兵追擊,擊敗了吐蕃的十萬大軍。吐蕃大敗,很長一段時期,邊境無事。
郭子儀借舊日交情攀上回紇,反客為主(從被動被圍攻的局面,變成主動攻擊的態勢。)
實例(5)
晁盖、吳用等七位英雄好漢初投梁山泊時,梁山泊寨主王倫假裝待他們如賓客,故意為他們安排客館歇息。王倫乃嫉賢妒能之人,生怕眾豪傑勢力超過他。吳用看出這一點,擔心王倫不會收留他們。吳用發現林沖對王倫的態度極為不滿,因此設計促使林沖火拼王倫。
第二天聚會時,酒過數巡,王倫拿來重金,說自己糧少房稀,一窪之水,容不下許多真龍,請晁盖等另謀出路。晁盖便道:「小子久聞大王招賢納士,一逕地特來投托入夥,若是不能相容,我等眾人自行告退。」林沖見狀大喝起來:「前番我上山來時,你也推道糧少房稀。今日晁兄與眾豪傑到此山寨,你又發出這等言語來,是何道理?」
吳用便說:「頭領息怒,自是我等來的不是,倒壞了你山寨情分。我等自去罷了。」
林沖更是怒火中燒:「這是笑裡藏刀,言清行濁的人!我今日放他不過。」吳用又道:「只因我等上山相投,反壞了頭領面皮,只今辦了船隻,便當告退。」晃蓋等七人便起身要走。林沖氣極抽出一把刀來,吳用假意勸阻,其他豪傑也趁勢守住其他頭領,林沖拿住王倫大罵:「你這族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罵得性起,林沖順勢 一刀刺進了王倫的心窩。
王倫既死,林沖提議立晃蓋為山寨之主。晃蓋這樣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掌握了整個山寨。窕蓋等英雄本來是梁山泊的客人,現在變成主人。
實例(6)
項羽與劉邦同為反秦聯軍的大將,各領大軍分路朝秦都咸陽挺進。聯軍以項羽軍為主力,劉邦的部隊為偏鋒。可是拿下咸陽的竟是劉邦的部隊。
劉邦捷足先登,使得項羽很不是滋味,氣忿難消之餘,便起了攻打劉邦的意圖。
此時,劉邦的兵力只有十萬,項羽則擁有四十萬大軍。劉邦毫無勝算,萬不得已,帶著幾名隨從,向項羽謝罪。這就更上有名的「鴻門宴」。
其實劉邦並沒有犯錯,只因兵力不如項羽,只好隱忍一時,向他低頭。
沒多久,進行戰後的論功行賞,項羽掌握主導權,使劉邦飽受不平待遇。
按理說,事先已經言明聯軍中誰先拿下咸陽誰就是關中之主,然而劉邦份到的卻是漢中的偏地。
劉邦怒氣難耐遏,曾經決心不惜一戰。後來參謀勸告下,暫時遠赴漢中。他想,既然戰無勝算,不如顧及大局,隱忍一時。
劉邦在漢中發奮圖強,不久,便趁著項羽的缺失,引兵討伐,終於取代項羽而一統天下。
劉邦的在兵力不能項羽抗衡的時候,假裝很尊重項羽,這時劉邦算是客觀,項羽是天下的主人。後來,劉邦的實力越來越大,最後把項羽逼死在了烏江,成為天下的主人,建立漢朝。
實例(7)
福建晉江本來是是一條河,因西晉的士族反客為主,在這條河定居,故這條晉江。
西晉時,中原的士族為避戰亂,南渡長江,逃入閩南,定居於今晉江兩岸,即將這條河流取名為晉江,晉江地名也因之而命名。
這批南遷中原漢人與當地土著雜居,有“客戶”和“主戶”之分,南遷中原漢人有著“客家人”之稱。儘管晉江大多族姓也來自中原,但他們不稱“客家”,這是為何?“南遷中原漢人在晉江兩岸發展水利,開墾荒地,捕魚曬鹽,燒制瓷磚,社會經濟日漸繁榮。”晉江文史專家粘良圖解釋說,因為當時晉江偏僻落後,土著人口稀少,南遷漢人聚居頗眾,人口繁衍迅速,文化等方面佔優勢。原來晉江的一些土著或同化於漢人,或駕舟出海、遷徙他方,而南遷漢人“反客為主”,成為開發晉江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