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 (28)上屋抽梯 (上) 江铭辉 五梦网
图:刘表(左)与刘琦
上屋抽梯是36计的第28计,以下是上屋抽梯的出处、用法及实例。
1.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求自安之术于诸葛亮,亮辄拒之。琦乃偕亮游园,上楼去梯,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后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偏爱少子刘棕,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亲子刘棕的地位,一心想杀害他。
便向刘备求救,诸葛亮受刘备之托为他想解脱的计策。诸葛亮到了刘琦家里的时侯,刘琦向诸葛亮哀求道:“继母多次设计想要设我于死地才善罢罢休,现在的我像是惊弓之鸟,处于九死一生的境地,希望先生能够出手相救。”诸葛亮表示这件事情关系到母子之间,说出去有许多不便,意在拒绝刘琦的请求。但刘琦始终纠缠着诸葛亮,只是诸葛亮仍然不愿意答应他。此时刘琦对诸葛亮说道:“我的阁楼上有一部古籍,先生即然来了便观赏观赏。”诸葛亮被古籍所吸引便兴高采烈地跟刘琦上了楼。到了楼上只见阁楼空空如也便质问刘琦。刘琦此时承认自已出于无奈才将诸葛亮骗上来,还是请先生指点迷津。诸葛亮有些生气但想要下楼却发现楼梯已被抽掉。在刘琦的再三哀求之下,诸葛亮给他讲了一条锦囊妙计,让他学历史上“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经验,叫刘琦请兵屯于江夏,这样离开了继母也就转危为安了。刘琦照着诸葛亮的话去做果然摆脱了危险。
2. 用法
上屋抽梯:是利用引诱别人爬上屋子,再把梯子拿走,让别人下不来。也就引人落入陷阱再切断他的退路,使人处于困境。
在军事上指引诱敌人前来,待其深入,便 用迂回包围等方法断其退路,迫使其就范。
「上屋抽梯」是一种诱逼计。做法是:第一步制造某种使敌方觉得有机可乘的局面(置梯与示梯);第二步引诱敌方做某事或进入某种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断其退路,使其陷于绝境(抽梯);最后一步是逼迫敌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动,或予敌方以致命的打击。
「上屋抽梯」又称「过河拆桥」。
3. 实例
古代实例
实例(1)
舜的后娘与象都处心积虑,想害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有一天父亲又叫舜,说谷仓漏雨,要他上屋修理。舜答应了,第二天,舜上房顶时就背了两个斗笠。他正在翻盖茅草,就见谷仓着火了,浓烟滚滚。他便去找梯子,但哪里还有梯子呢?梯子早被象抽掉了。舜在屋上,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一来,背上的斗笠可起了大作用。舜拿下斗笠,一手一个,高高举起,那斗笠就成了降落伞。他忽忽悠悠跳了下来,不偏不倚落在自己的屋前,抖抖灰尘,回到屋里。过了一会儿,大火烧光了谷仓,象没找到舜,以为他早成了灰烬。便高兴得一蹦三跳,跑回来,一进门却碰见了舜。他腿一软,跌倒在地。舜上前拉起他说:“弟弟不要多礼,更不要跪拜。给象一个下台阶,让象退了出来。舜不记前嫌,一如先前那样孝敬父母,善待弟弟。后母和弟弟见害不死他,以为是天神相助,也不敢再动邪念了。一家人和睦相处。帝尧闻知,深知舜是难得的人才,就将舜迎进宫中代为摄政。
实例(2)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也都是名列高位。赵匡胤担心他们的势力一旦坐大,会影响到他的皇位。但他又不忍心、也没有理由置他们于死地,于是,赵匡胤突发「上屋抽梯」的办法,设家宴请众功臣到位。正当大家酒酣耳热时,赵匡胤忽然站起来,阴沉着脸对大家说:「自从我当上皇帝后,我日夜难以安宁。还是你们好,自由自在好。」,众将说:「如今太平天下,谁还敢威胁您的皇位呢。」。赵匡胤说:「你们肯定是忠诚于我的,但不能保证,你们的部下要拥立你等为王,这是由不得你们了。」众人一听,他话中之意,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忙问:「那我们如何是好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若能平静地安享荣华富贵,不问国事、免除国事的纷争,是最好不过了。各位要能卸甲归田,我会赐许多的财宝给你们,让大家颐享天年。否则的话,大家的个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众将领听罢这一席软中带硬的话语,觉得这无疑是一顿「鸿门宴」,尽管十分不甘心,但为了保命,只能纷纷告老还乡去了。自此,赵匡胤不费一枪一弹,不冤杀一人,他的皇位如愿稳定下来。
赵匡胤把(当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众多功臣引上屋),再把当皇帝的梯子拿走(叫众将、功臣交出权力),如此赵匡胤安稳作皇帝。
实例(3)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
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