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夠聰明嗎?  2014-07-14 計謀 (28)上屋抽梯 (上)

計謀 (29)上屋抽梯 ()           江銘輝         五夢網

     

 圖:劉表()劉琦

 

 上屋抽梯是36計的第28計,以下是上屋抽梯的出處、用法及實例。

 

1.   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求自安之術於諸葛亮,亮輒拒之。琦乃偕亮遊園,上樓去梯,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後漢末年,荊州刺史劉表偏愛少子劉棕,不喜歡長子劉琦。劉琦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親子劉棕的地位,一心想殺害他。

便向劉備求救,諸葛亮受劉備之托為他想解脫的計策。諸葛亮到了劉琦家裡的時侯,劉琦向諸葛亮哀求道:繼母多次設計想要設我於死地才善罷甘休,現在的我像是驚弓之鳥,處於九死一生的境地,希望先生能夠出手相救。諸葛亮表示這件事情關係到母子之間,說出去有許多不便,意在拒絕劉琦的請求。但劉琦始終糾纏著諸葛亮,只是諸葛亮仍然不願意答應他。此時劉琦對諸葛亮說道:我的閣樓上有一部古籍,先生即然來了便觀賞觀賞。諸葛亮被古籍所吸引便興高采烈地跟劉琦上了樓。到了樓上只見閣樓空空如也便質問劉琦。劉琦此時承認自已出於無奈才將諸葛亮騙上來,還是請先生指點迷津。諸葛亮有些生氣但想要下樓卻發現樓梯已被抽掉。在劉琦的再三哀求之下,諸葛亮給他講了一條錦囊妙計,讓他學歷史上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經驗,叫劉琦請兵屯于江夏,這樣離開了繼母也就轉危為安了。劉琦照著諸葛亮的話去做果然擺脫了危險。

 

2. 用法

上屋抽梯:是利用引誘別人爬上屋子,再把梯子拿走,讓別人下不來。也就引人落入陷阱再切他的退路,使人於困境。

事上指引誘敵人前來,待其深入,便 用迂回包圍等方法斷其退路,迫使其就範

「上屋抽梯」是一種誘逼計。做法是:第一步製造某種使敵方覺得有機可乘的局面(置梯與示梯);第二步引誘敵方做某事或進入某種境地(上屋);第三步是截斷其退路,使其陷於絕境(抽梯);最後一步是逼迫敵方按我方的意志行動,或予敵方以致命的打擊。 

「上屋抽梯」又稱「過河拆橋」。

3.       實例

古代實例

實例(1)

舜的後娘與象都處心積慮,想害舜。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有一天父親又叫舜,說穀倉漏雨,要他上屋修理。舜答應了,第二天,舜上房頂時就背了兩個斗笠。他正在翻蓋茅草,就見穀倉著火了,濃煙滾滾。他便去找梯子,但哪裡還有梯子呢?梯子早被象抽掉了。舜在屋上,隨時有生命危險。這一來,背上的斗笠可起了大作用。舜拿下斗笠,一手一個,高高舉起,那斗笠就成了降落傘。他忽忽悠悠跳了下來,不偏不倚落在自己的屋前,抖抖灰塵,回到屋裡。過了一會兒,大火燒光了穀倉,象沒找到舜,以為他早成了灰燼。便高興得一蹦三跳,跑回來,一進門卻碰見了舜。他腿一軟,跌倒在地。舜上前拉起他說:弟弟不要多禮,更不要跪拜。給象一個下臺階,讓象退了出來。舜不記前嫌,一如先前那樣孝敬父母,善待弟弟。後母和弟弟見害不死他,以為是天神相助,也不敢再動邪念了。一家人和睦相處。帝堯聞知,深知舜是難得的人才,就將舜迎進宮中代為攝政。

 

實例(2)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成功登上皇位,即宋太祖。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眾多功臣,也都是名列高位。趙匡胤擔心他們的勢力一旦坐大,會影響到他的皇位。但他又不忍心、也沒有理由置他們於死地,於是,趙匡胤突發「上屋抽梯」的辦法,設家宴請眾功臣到位。正當大家酒酣耳熱時,趙匡胤忽然站起來,陰沉著臉對大家說:「自從我當上皇帝後,我日夜難以安寧。還是你們好,自由自在好。」,眾將說:「如今太平天下,誰還敢威脅您的皇位呢。」。趙匡胤說:「你們肯定是忠誠於我的,但不能保證,你們的部下要擁立你等為王,這是由不得你們了。」眾人一聽,他話中之意,不由驚出一身冷汗,忙問:「那我們如何是好呢?」,趙匡胤接著說:「你們若能平靜地安享榮華富貴,不問國事、免除國事的紛爭,是最好不過了。各位要能卸甲歸田,我會賜許多的財寶給你們,讓大家頤享天年。否則的話,大家的個人安危,我就不能保障了。」眾將領聽罷這一席軟中帶硬的話語,覺得這無疑是一頓「鴻門宴」,儘管十分不甘心,但為了保命,只能紛紛告老還鄉去了。自此,趙匡胤不費一槍一彈,不冤殺一人,他的皇位如願穩定下來。

趙匡胤把(當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眾多功臣引上屋),再把當皇帝的梯子拿走(叫眾將、功臣交出權力),如此趙匡胤安穩作皇帝。

 

實例(3)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陣的奇人,人稱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武的後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魏國之邀,先於孫臏出山,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於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谷子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將此事推於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後截斷後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網站負責人

會員作品

最新消息

意見箱

忘記密碼

會員作品

數學

化學

生物(健康)

物理

氣象與地震

環保與能源

工程

花的故事

國旗、國徽

萬事起源

幽默與趣譚

傳說與神話

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

股票(財經)漫談

財經資訊

商場策略

投資、理財

你知道嗎?

似是而非?

你夠聰明嗎?

你該怎麼辦?

科學家

文學家

藝術家

台灣名人

名人軼事

名人幽默

政治與軍事

歷史不會倒退

談諾貝爾精神

論六道輪迴

历史不会倒退(简体)

谈诺贝尔精神(简体)

论六道轮回(简体)

世界文選

世界寓言

中國文選

中國寓言

偵探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