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 (27) 假痴不癫 (下) 江铭辉 五梦网
实例(3)
美国的服装商德鲁比克兄弟二人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们的服务十分热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装店的门口,向行人推销。但是,这兄弟二人都有些“聋”,经常听错话。
经常是,两兄弟中的一个,热情地把顾客拉到店中,反复介绍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价廉,穿上后又是如何地得体和漂亮。经过这样劝说一番之后,顾客总会无可奈何他说:“这衣服多少钱?”
“耳聋”的哥哥把手放在耳朵上问道:“你说什么?”
顾客又高声问一遍:“这衣服多少钱?”
“噢,你问多少钱呀,等我问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转过身去向那边的弟弟大声喊道:“喂,这套全毛的衣服卖多少钱?”
弟弟站起身来,看了顾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装,然后说:“那套嘛,72美元。”
“多少?”
“72美元。”作老板的弟弟高喊道。
哥哥回过身来,微笑着向顾客说:“先生,42美元一套。”
顾客一听,随即赶紧掏钱买下了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
其实,德鲁比克兄弟两人的耳朵一点也不聋,使用「假痴不颠」的计谋,借“聋”给想占小便宜的顾客造成一种错觉来促销。事实上,这两兄弟采用此种方法经营得非常成功,赚了不少钱,供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上大学。
实例(4)
一家公司的三位代表,到美国谈一桩生意。美方的谈判代表团由一群精明能干的高阶干部组成。第一回合谈判,美方利用两个半小时,以好莱坞式的影片放映介绍公司和打算推销给日本人的产品。美方策划最完美的自我宣扬,不放过任何科技辅助工具。整个过程中,日本人不发一语,静静地坐着。两个半小时后,美国代表团团长站了起来,再度扭亮了房间的灯光,认为放映成功而笑容满面。
这时他转向日本人问道:「请问,你们的看法怎么样?」一位笑得十分友善的日本人答复:「我不太懂。」当美国人听到这个答案时,脸色都发白了。「您说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另一位日本人也很有貌地说:「我们全部都不懂。」此时,美国人几乎要抓狂了,但刻意抑制自己的怒气问道:「从什么时候起:您们听不懂我们的报告?」第三个日本代表又道:「从一开始,当灯熄了、开始放映幻灯片起,我们就没听懂。」听完这番话,美国人显得心灰意懒,于是他再次求助日本人:「嗯!嗯!您们期待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此时,三个日本人异口同声地说:「您能不能把报告再重复一次?」
美国人深信这次简报效果卓越,其产品能以一个好价钱卖给日本人,日本人却在他们头上浇了冷水。日本人以假痴不癫,装笨的方式,希望整个报告能万重复一次,其实他们完全了解,他们只是藉此摧毁了美国人的胜利信心与自信,因此日本人掌控了整个场面,最终的结果是,日本人成功地把价格大幅度压低,签下一份对他们有利的交易。
实例(5)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有次坐火车出差,发现车厢有位中年男子,无视于车厢全面禁烟的规定,在座位上抽起烟来。看不惯的他就过去,递了一张名片给这位抽烟的男子,并希望他能将手上的香烟熄掉。
但是,这位中年男子接过名片之后,根本连甩都不甩卡耐基的规劝,仍然继续地抽着手上的烟,卡耐基只好向火车的列车长反应。
岂知,列车长前去劝导,回来之后,无奈地对着卡耐基说:「我看,还是让他抽吧!因为,那个人是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这张名片就是刚刚他给我的‥‥」
这个位中年男士「假痴不颠」,明明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卡耐基,但他假装不知道,等到列车长前去劝导,才狐假虎威,把卡耐基名片给他,让列车长以为他是卡耐基先生。
实例(6)
1940年代,美国全录公司生产一款新式的复印机。公司创始人威尔逊获得生产该复印机的专利权。这款新式复印机出厂时,成本仅2400美元,但威尔逊竟将售价订为1万9500美元,超出成本10倍以上。
他的幕僚禁质疑他脑袋有问题,这样高的价格根本不可能卖出去,而卖不出去的产品还有什么利润可言?更严重的是,这个定价已经超出当时法律许可的范围,因此他们所生产的新款复印机可能被禁止出售,届时威尔逊又怎么办呢?
其实威尔逊使用「假巅不痴」计谋,表面上装疯卖傻,要它的产品卖不出去,且被政府禁止出售。
果然,一切正如幕僚人员所说的,过高的定价使得新款复印机被禁止出售。
但是由于展售期间已经向消费者展示过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使用这种奇特的机器,加上威尔逊早已获得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威尔逊因应消费需求把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型态重新推出时(只高价出租,不卖),顾客顿时务拥而来。尽管租金不低,但受到日前售价过高的心理因素影响,顾客仍认为值得。
原来威尔逊一开始打的算盘就是出租印机,从出租印机取得长久的利润。
新款复印机出租服务没有多久,威尔逊就如愿以偿追到一笔巨额利润。
表面上,威尔逊是「假痴」 佯作不解法律限制,和不懂顾客的心理,藉由法律的限制给了他不能卖的合理借口。以只租不卖的谋利方式,却不致引起消费者反弹。